2014出版:大时代 大气象 大作为

  质量管理: 重拳惩劣控源头

  关键词 出版物质量专项年


  “提高出版物质量要有负责任的精神,把最好的出版产品献给人民,这是出版业最起码的良知。”这是业界人士对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共识。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活动,活动重点检查群众反映强烈的少儿出版物、教辅类读物、低俗类出版物和跟风炒作的出版物,并承诺公开曝光处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和出版单位。

  治理工作首先瞄准了中小学教辅材料,总局随即下发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决定于2014年3月至5月期间,在全国开展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治理。专项治理工作重点任务包括出版规范、编校质量、印装质量、价格四方面专项检查。总局还派出督查组进行督查。

  对于处罚,总局说到做到。“孩了们”“泪罗江”……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编校质量问题仍然存在于当前一些少儿出版物中。6月26日,总局召开了2014年出版物质量专项年少儿图书质量检查情况通报会,公布10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少儿图书,并给予相关出版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这些不合格少儿图书,主要存在的差错包括一般性字词差错、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文字差错、知识性和逻辑性及语法性差错等。其中,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最爱读的星座美文》差错率达到3.48‰。总局依据相关规定给予相关出版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10家出版社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30天内收回全部不合格图书。

  企业发展: “五跨”不再是空谈

  关键词 海外并购、“混血”经营


  2014年部分出版集团、出版单位开始扩张,纷纷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合纵连横”,“五跨”不再是纸上谈兵。

  最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出版企业在今年实现海外并购,且还不止一家。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再出“大手笔”,宣布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以8000万美元收购美国出版国际公司童书业务及其位于德国、法国、英国等海外子公司的全部股份和资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也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Images公司)。

  此外,注册资本3000万元,计划投资总额6000万元,北京出版集团与德国梅尔杜蒙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京版梅尔杜蒙(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也于今年揭牌。

  国内市场上,更是一派兴旺景象: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延伸产业链控股北京新华印刷,并重组研究出版社;全国文化行业首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财务公司正式挂牌运营,获得国内文化行业首个金融牌照;重庆出版集团旗下重庆五洲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三地挂牌,在跨地区混合所有制经营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天津出版传媒集团与我国最大的民营医药企业天士力控股集团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天津天使健康传媒有限公司,进军健康信息传播产业。

  资本潮涌: 上市甜头抢着尝

  关键词 IPO重启


  今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一夜间便成就了中国首富马云。在新闻出版业内,今年以来,15家在内地上市的出版发行公司整体规模继续壮大,营业收入持续增加,根据其第三季度报告显示,15家上市公司从总体情况看,共实现营业收入159.66亿元,同比增长8.78%;资产总额1076.97亿元,同比增长20.42%。

  上市的诱惑是无限的,今年IPO重启,共有9家新闻出版企业预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其中4家为出版传媒企业。此外,北京出版集团旗下的京版北教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挂牌,成为全国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国有控股图书发行企业。

  对于业内的上市潮、上市热,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出版传媒企业都适合上市。资本市场不是一个慈善场所,而是一个要求有更高回报的长期资金交易场,在这个市场中,投资者要求上市融资企业的利润率要明显高于一般企业,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率不能达到较高的利润水平时,投资者就会用脚投票——抛售股票,导致股票价格下降。此外,对于出版传媒企业来说,有一个问题是要特别注意的:出版传媒企业的主要产品——图书是一种文化含量较高而利润并不高的产品。

  专家分析,唯有那些经营得法的以畅销书为主要业务的出版企业,大型教育出版公司,以学术数据库出版、专业资讯销售为主要业务的大型专业出版公司以及大型综合类国际性出版传媒公司才适合上市。

  编辑培养: 时代呼唤好编辑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编辑领军人才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是出版业的第一生产力。今年恰逢我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叶圣陶诞辰120周年,著名新闻出版家陈翰伯诞辰100周年,在后辈缅怀老一辈出版家崇高品格、忘我工作态度的同时,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的编辑成为业界讨论的话题。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