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只剩下这一半了

    
    褚水敖, 1945年生于浙江余姚。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0年赴安徽阜阳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1971年分配至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历任记者、编辑、主任编辑、文艺部主任、副台长、总编辑。1994年调入上海市,曾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上海市文联秘书长、上海市作协党组副书记兼秘书长。1998年当选为上海诗词学会会长至今。2010年,当选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上图的书柜主要放古典文学方面的书,以旧体诗词为主。旁边的书柜主要放中国哲学方面的书,以道家学说为大宗。对联一左一右,中间隔着书几。

  “诗追白傅元和体;书仿黄庭内景经。”褚水敖老师书房内悬挂的这副以金丝楠木为材的七言对联,是他从古玩店里淘来的,系清人翁方纲所书:“店老板原本要价很高,我和他反复还价,最终才买了回来。”

  如此珍爱这副对联,实在是因为喜欢联语的内容,诗追白傅、书仿黄庭,本就是中国文人的理想境界,对浸淫旧体诗词多年的褚老师来说,上联更是道出了他的心声:“白居易的佳作,的确是旧体诗的典范。”

  这一切都源于一本书:《诗词格律》。褚老师说,他手头那本是1962年买的,那个时候他还在读高中二年级,过了一年,他入读北大中文系,书的作者王力先生也成了给他上课的老师:“王力先生非常谦和,听完他的课,我跑过去对他说,我很喜欢他的《诗词格律》。他告诉我说,这本书没什么好读的,因为毛主席说过,旧体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但是看得出来,对我爱读他的书,王先生内心深处还是很开心的。”这本《诗词格律》,褚老师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本《诗词格律》,就好比一粒种子,这间书房里的不少书,都从这本书上头生长出来,从最基础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诗词古文鉴赏辞典,一直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中国近代文学丛书与中华书局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它们当中的最新成员,是萧涤非教授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和刘学锴教授编著的《唐诗选注评鉴》 ,对后一部书,褚老师尤其欣赏:“刘学锴教授是我的忘年交,他是李商隐研究会的会长,这本书里六百多篇鉴赏文字,几乎都是美文。”

  褚老师说,他正在写一篇文章,叫做《我负北大》:“从北大中文系毕业这么多年,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文学方面,我都感到愧对母校。”但是七年北大时光,到底留下了怎样也抹不去的印记,比如广博的阅读兴趣。褚老师说,现在这一屋书,已然几进几出,只剩下巅峰期的一半了:“唐弢先生这么爱书的人,晚年也说,再不买书,因为他读不动了。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欣赏鲁迅先生这句话:“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所以,再怎么清理,有些书也还是割舍不下。旧体诗词自然是尽可能地保留的。一套《胡适全集》,一套《曾国藩全集》,在书籍进进出出的淘洗中,也顽强地留存了下来。剩下的书中,除了旧体诗词,大宗是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学说。褚老师对哲学一直都极有兴趣,最近又迷上了王阳明,他的书桌上,叠放着《中国哲学史经典精读》《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作者是瑞士汉学家耿宁)与《王阳明全集》,手头在读的叶圣陶点校《传习录》,已经密布圈点痕迹,“致良知”三字下,他用红笔重重画上了记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