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志强,学林出版社副总编辑,曾参与策划“诺贝尔奖百年鉴”“金羊毛书系”“人文书房”“冈特生态童书”及《诺贝尔的囚徒》等,著译有《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等,进入出版业十多年,匡志强始终对科普抱有极大的热情,他不但策划编辑过不少科普作品,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科普图书。当记者希望他向读者推荐一本好书时,他列出四五本,最终选择了曹天元撰写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下文简称《上帝掷骰子吗?》)。
早在2004年,匡志强就读到了这部作品,当时它正在网络上连载,2006年才由辽宁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对于当时正对中国原创科普的未来产生迷茫的匡志强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让我相信中国还是有好的科普作者和好书稿,原创科普还是大有可为、很有希望的” 。
科普书有思维锻炼功能
《上帝掷骰子吗?》加深了匡志强对科普的理解。他认为该书把“科普”两个字诠释得很好,不单单介绍了许多科学知识,还给人带来了思维上的启迪。“很多国内原创科普书只满足于告诉读者知识是什么,很少谈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事实上,好的科普作品应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知道是什么推动了科学向前发展,为什么它们会让科学向前发展,为什么科学家会去做出某个发现,是灵感迸发还是完全的偶然事件,等等。”
给读者思维上、意识上更多的启发,匡志强认为这才是科普最重要的价值。“科普书不是教科书。科普书需要通过类比、联想、对照等方式,让人理解科学发展的脉络和各种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而这种理解的过程正是对人思维能力的极好锻炼。”
“以前谈科普的作用,往往忽视锻炼思维。” 匡志强说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点,“其实这就是一些学者提出的科学思维、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
科学家的江湖
《上帝掷骰子吗?》以诙谐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有直至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出版十年间,多次再版,在网站科普书排行榜中一直位列前几名。好的销量也与其写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有评价认为,作者其实是在用“80后”的语言描写科学家们的江湖,虽然这本书写的是量子力学史,但主要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科学家和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匡志强认为,它“把文学性和科学性结合得比较好”,尤其是在写人物时。作者没有把科学家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而是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例如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虽然有一些虚构色彩,真实情况可能没有那么激烈,但基本上是基于事实的,整体上既有感染性又尊重科学事实。”这让匡志强想到了大学时代读的另一本书—前苏联科普作家达宁的《概率世界》,也是写量子力学史的,其中戏剧性的人物刻画让匡志强至今记忆犹新。
另外一点是匡志强说自己在之后的科普写作时也会借鉴的,即将科学与科学史进行有机结合。“这本书不是纯粹的科学史。不少冠名史话的书,往往知识性内容偏少,甚至不讲科学知识。但这本书两方面兼顾。”
科学可以娱乐
《上帝掷骰子吗?》最初发在网络上,“作者肯定出于兴趣而写,他只是想把自己对量子物理这个有趣的主题的了解,通过有趣的方式介绍出来。”匡志强说,这使得作者在创作时没有附加更多的目的。
在网络上写科普,曹天元也算是“另类”,但如果写得不足够吸引人,那这种“另类”也注定会淹没在网络间。
匡志强说自己从这本书得到许多启发,“科学其实是可以娱乐的。通过读科普书,不仅能够了解到很多过去接触得比较少的东西,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娱乐、知识上的娱乐以及文字上的娱乐”。正是这种很强的娱乐性,让这本书显得非常突出。同时他也表示,国内的原创科普正在逐渐往这个方向走,即突出娱乐化,淡化教化。
“除了早期读过的科普大家如伽莫夫的作品外,这本书是我近十年来最为看重的科普书。”匡志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