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另一种思考——《梭罗论人生》译序

    4
    
    再看《瓦尔登湖》,它的价值愈加明显。梭罗于一八四五年三月在瓦尔登湖畔自己动手修建小木屋,六月份入住,一八四七年九月离去,住了两年零三个月。他对两年多的湖畔生活,言简意赅地总结为:“简单,简单,还是简单。”他的小木屋里最奢侈之物是三把椅子:“我在我的房子里备有三把椅子;一把独处时坐,两把朋友来时坐,三把交往时坐”。这是他一生的生活理念,他在小木屋的生活是用行动告诉世人,生活可以简单到如此程度,仍然可以算作幸福的好生活。多数人追求的物质享受,以为物质占有越多,幸福指数越高,实际上是物质奴役了他们自己,自己成了物质的奴隶。梭罗的时代,科技和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种种生活便利和舒适,却也带来了繁复和失望。如今的社会,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舒适和便利,却也面临了更多的繁复和失望,甚至绝望。住多大的房子才算大?占用多少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手机、相机才算够?开多大马力的汽车才够刺激?富足社会把人的欲望吊起了多高?商业广告把人的贪欲刺激到了什么程度?……只要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瓦尔登湖》,你就能找到一个参数。

    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里恐怕再难有人会去森林里的湖畔造一所小木屋,生活两三年,甚至三两个月。梭罗的生活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但是,这不能说,梭罗的生活模式没有参考意义。人类社会发展永远不会平衡,人类的性格永远不会一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生活过得更具个性化呢?一味攀比和明争暗斗的生活有什么好的?住大房子真的就幸福大,住小房子就幸福小吗?谁都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可谁也不愿意唱一唱反调,更不愿意收敛一点自己的占有欲。梭罗不仅敢唱反调,还敢于树立一个安于宁静生活的榜样,至少能让我们直一直腰,喘一口气,站在他这面镜子前找一找自己。


    苏福忠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