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前日开幕,和论斤吆喝着卖书的书市相比,书展有书籍内容的里子;相比较出版社参与的全国订货会,书展赢在文化活动的面子。各出版社都邀请了重磅作者,发布新书、演讲、签售、论坛甚至还举办起心理沙龙,你方唱罢我登场,更令人欣喜的是,书展上追星分贝降了,深度分享多了,书展更有文化味道。
“世纪中国论坛” 回望甲午
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春秋综合研究院主办的2014“世纪中国论坛”昨日举行,论坛以《回望“甲午”:中国与世界》为主题,邀请罗援少将、彭光谦少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和近代史学者、海军史专家姜鸣共聚一堂,共同反思“甲午”,探索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之道。
藉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一系列回望甲午战争之书,其中包括全面还原甲午战争历程的《甲午战争史》,以及《甲午殇思》、《甲午镜鉴》、《甲午一百二十年祭》、《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北洋水师》和《甲午战争文献集成》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现场表示,“在今天的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博弈中,或者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搏击中,中华民族需要‘非攻’与‘亮剑’意识的统一,需要铸造既稳健敦厚又强健彪悍的国民意志,需要将和平主义的处事理念、韬光养晦的外交智慧与果敢善战的民族血性统一起来,才能在新一轮民族国家竞赛中处于不败之地。”
对谈《巴西:未来之国》解读中巴关系
8月13日,上海九久读书人与上海文艺出版社举办“巴西的未来与新世界格局”讨论会,中国驻巴西联邦共和国前大使陈笃庆先生和巴西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安娜·坎迪拉·佩雷斯女士进行主题对谈,两位外交家基于著名奥地利文学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巴西:未来之国》,带读者近距离接触巴西,解读中巴关系。
《巴西:未来之国》出版于1941年,陈笃庆说:“二战期间欧洲一片焦土,这位奥地利作家来到巴西,觉得是世外桃源。他把对欧洲的失望寄托在对巴西的希望上。”安娜女士认为作者诚挚地写出了巴西的美好,但是也许对巴西艰辛的日常生活可能认识不足。
针对中巴两国共同面临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问题,陈笃庆介绍了巴西对解决社会分配问题的福利政策。“政府设立反贫困和反饥饿部,设立家庭补贴,把对家庭的福利政策归到一个篮子里,如果要领救济金,必须先保证儿童的基础教育和健康免疫等。这一部分促使贫困家庭接触到社会分配,保证了下一代的教育,同时也促进了消费。中国是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巴西是以消费拉动,在这个方面,中巴两国也可以相互学习。”
《统治史》中文版首发
8月13日晚,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统治史》三卷本中译本首发。《统治史》的作者萨缪尔·E·芬纳是英国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其代表性作品《统治史》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经典作品。
活动现场,《中国震撼》作者张维为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罗岗就该书以及欧洲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探讨。现场互动环节中,不少读者针对书中的观点与嘉宾共同讨论,其中也包括尚在就读的高中学生。
心理沙龙讲述亲子关系
8月14日,借《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新书发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策划心理读书沙龙亮相上海书展。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孟馥主任为读者带来“为何亲子关系会影响孩子一生”讲座,与读者分享了重建和谐母婴关系的科学方法。
《母婴关系创伤疗愈》是国内第一本关于母婴关系创伤的疗愈之书,旨在帮助母亲和孩子重建和谐的母婴关系。活动现场,孟馥主任说《母婴关系创伤疗愈》可以帮助母亲疗愈自身的创伤,帮助成年人疗愈早期关系创伤。“我们无法避免创伤的产生,但可以阻止创伤在家族中传递下去。”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营销副主任朱利伟告诉青阅读记者,本次上海的活动是心理读书沙龙成立3年以来首次走出北京走进上海,希望能够切实解决一些读者的亲子关系的困惑,也期盼上海市民能够喜欢。
止庵《惜别》感悟生死
近年来止庵频繁出席文艺讲座,这一次终于轮到他自己的新书出版。《惜别》是止庵最私密也最承载个人情感的一部作品,是止庵于母亲故世三年后沉淀而成的生死体悟。与平日侃侃而谈的状态不同,《惜别》分享会上,止庵颇为细腻羞涩。活动现场,他多次感慨道,死亡能让人深刻反思到平凡生活里的光彩,“有些人的生命有两次,比如建筑师、作家的作品也有生命。但更多的普通人生命过完就完了,因而更需要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