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来袭 出版社悲喜交加

  这几方面虽然有所收益,数字化教材等产品甚至获得了较好经济收入,但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大项目、大收入和健康持续的商业模式。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没有核心资源。在基础教育领域,最核心的资源就是教材以及与教材紧密配套的资源,但这些资源都相对集中,大量出版社虽然出版了很多教辅,但是内容质量并不高,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第二,渠道丧失。出版社普遍没有大流量的网站平台,而数字化内容发布的基础则是大流量网络平台。第三,技术欠缺。真正的数字化教育产品,往往是内容和技术融为一体,单纯的内容很难成为一个产品。第四,难以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商业模式。在传统出版产业中,商业模式的核心是靠卖内容来赚钱,也就是收费阅读的模式,但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免费是第一准则。所以,各种数字化教育产品,如果直接借鉴传统运营方式,采用收费阅读等手段,往往不仅没有客户,也收不到费用,无法形成好的运营模式。 

  从未来发展看,出版社则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当前,教育部门都在做“三通两平台”,两平台就包括公共管理平台和公共资源服务平台。而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本质就是未来的网上新华书店。如果这个平台建立起来,主要的学习资源都从该平台发布与使用,那么传统的新华书店还能干什么呢?而失去了新华书店的支撑,出版社还能一如继往地掌控教育内容的发行渠道吗?如果没有找到新的教育服务模式,数字教育平台的丧失将是压垮传统教育出版社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