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产品越来越受到阅读者青睐的今天,没有哪种产品比数字出版物更契合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越来越需要考虑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市场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出版产品更契合这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发展。
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一组来自美国,2012年阅读过电子书的读者从16%增长至23%。同期,该群体阅读纸质书的比例,从72%下降至67%。随着电子阅读器的普及,这一现象将更为普遍。另一个数据出自国内,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超过40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23.31元。
无论是美国的电子书阅读,还是国内的手机阅读,新媒体形态带来了新一轮阅读态势。基于上述市场环境,我们须重新思考针对出版的数字服务。
数字服务与市场结合
面向出版的数字服务应着眼数字市场的结合,使出版不断融合新技术的应用。第一,将基础数字内容建设,向可利用资源集聚转化。在资源建设上,从基础专业元数据入手,到样本数据采集,再到全文内容汇集,选择与市场需求结合去进行资源建设;在资源采集和存储上,从数据存储和系统建设上,满足文本、图片、视频等不同载体数据。同时,资源转换的便利性,资源存储的完整性,形成产品的可利用性更是重点考量点,而商业应用角度提供需要的服务,对于版权、定价、销售、客户、售后等信息的分析,则成为重要因素。
第二,将基于内容产品研发,向结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运营转化。过去更多是将已有的出版内容数字化,现在则是更多的结合市场需求,甄别什么是可运营的资源,不仅要数字化,更要多版本化、多终端化,多根据市场需求重新组织资源,形成新的产品。比如儿童市场、有声市场,组织更多顺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第三,将简单的数字手段营销,向全媒体运营全流程服务转化。以往营销推广方式更多是借助数字媒体手段,利用我们已有的功能,配合发行销售环节来做。现在更多则考虑在选题策划、在未出版前,如何预热市场,比如前期利用微博等手段,中期上市可以与销售结合,在论坛、社区中开展讨论,可以结合销售手段中的推送工具,后期跟进,可以利用线下媒体用专题和长评论的方式结合进行。数字营销方式始终与运营投放方式相结合。
数字出版要多方运营
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运营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调整。
一是建立面向消费用户的精品数字阅读平台。从平台服务上,考虑从电子商务销售、原创出版、社区分享、信息媒介四大功能类型的平台进行定位。从营销服务上,将重点图书网络营销,品牌推广专区,微博互动,引入专家顾问荐书机制,阅读码服务,网上网下结合销售,数字出版全流程介入。从内容聚合上,既有标准的书目数据,电子样书,全本电子书售卖,也有原创文学,动漫资源与产品,有声与视频产品,并关联对应的专题数据库产品。从产品运营上,除自有平台销售,更提供第三平台与渠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内容销售,而是具有品牌的产品综合运营。包括品牌推广,产品促销,专题活动等。
二是抓住市场增长最快的移动出版,开展一站式增值运营服务。面向出版社的移动产品加工、制作、管理、营销为一体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是针对目前成熟的收费模式,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阅读服务市场开展的最佳服务。移动服务的业务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富媒体采编加工工具提供、短信彩信下发服务、销售统计及用户行为分析、普通电子书制作、富媒体电子书制作、单本电子书客户端应用制作、丛书APP产品解决方案提供、绑定iOS与安卓客户端产品服务、WAP建站服务、委托运营服务、多样化推送服务。一站式服务的特点还在于运营模式的多样性,包括独立定价、独立管理、独立发布、独立推广、独立营收、独立分销等。
三是直接研发出不同形态产品,提供服务。除平台服务外,也可针对出版社需求,做好不同的产品,提供对应的运营服务。这些现成的产品包括,一是书城类产品,即综合性移动商;二是富媒体综合产品,主要针对富媒体电子书;三是面对单本和丛书产品提供的个性化客户端产品。这样,就将产品生产和销售结合形成灵活多样的服务模式。
单打独斗不如联合合作
任何一种服务要做得好,一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联合与合作。合作本身就是一种相互的服务。正如我们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出版服务一样,数字出版自身要求的技术和市场能力,也越来越形成针对客户服务的专业性,因此全方位的合作,而不是局限于出版行业本身,也包括内容资源、营销渠道、信息技术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