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
大师作品总能赢得敬意
典型代表:《失忆的年代》、《群山回唱》、《骂观众》
在本届书展上,记者注意到,不少经典作品被推到前台,也让这个阅读文化空间显得更有文学纯粹性。比如瑞典著名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谢尔·埃斯普马克带来的“失忆的年代”系列之《失忆》、《蔑视》、《误解》;以及公认为“活着的经典”的戏剧大师彼得·汉德克的作品系列;曾经获得全球声誉的《追风筝的人》作者胡赛尼最新小说《群山回唱》。
谢尔·埃斯普马克曾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学院院长,并曾连续17年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他的作品深刻,带有强烈的启示意义。著名作家余华这样推荐《失忆》,“它不是一部用银行点钞机的方式可以阅读的书,而是一部应该用警察在作案现场采取指纹的方式来阅读的书。”而苏童说,“《蔑视》奉献了一本北欧老妇人的‘絮叨语录’。令人难忘的是,这絮叨声不时地变成尖利有力的呐喊,使女主人公的生活史像一地碎玻璃,有效地刺痛读者的神经。”阎连科则直言《误解》和《失忆》,“严格来说,不是写给一般读者的书,他是写给作家和那些读者中的读者们的书。它给中国作家带来的启示意义,将会在日后渐显。”
彼得·汉德克,被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德语作家。“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文学奖”,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在得知自己获得诺贝尔奖时这么说。汉德克关注人本身的感受,擅长以精妙的笔触描摹人的思想状态。这种状态栖居于人的内心,人又栖居其中。世纪文景在书展上宣布,他们将引进出版彼得·汉德克八卷本作品,囊括了他最重要的创作成果。其中包括《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以及自传色彩很浓的《重现》,小说集《缓慢的归乡》,以及剧本集《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虽然在欧美成名已久,但内地出版界还从未正式译介过这位作家。上世纪90年代,一小批热衷于实验戏剧的年轻人只能读到汉德克剧作的手抄本,孟京辉深受汉德克的影响,导演的剧作《我爱XXX》不难见到《骂观众》的影子。毛尖在分享汉德克的阅读经验中说,“很遗憾他的作品现在才引进,如果更早一些的话,他会非常非常红。在60年代、70年代,汉德克每一个点上都切入了非常先锋的写作。”
作为胡赛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回唱》依旧以他的故乡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一对兄妹因贫穷和战争铸成的六十年悲欢离合。这是一部充满了令人心痛的悲情,却洋溢着爱的光辉的传奇。
无论从地域还是情感上,这部小说比《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更壮阔。英文版上市以来,《群山回唱》不光荣膺各大榜单销售冠军,还得到专业肯定,纽约时报评论认为,“这是胡赛尼迄今最令人信服、最扣人心弦的小说。胡赛尼成功地将书中人物的生活融入了一部感人至深的合唱曲中,这既是他对人物内心生活有深刻了解的证明,同时也是他作为一个老派小说家之实力的确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