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曾是“一代顽童”的“80后”生人中已有许多为人父母。因为不少人白天需要上班,年轻家长们往往会选择晚饭后与孩子们互动,对于这部分家庭来说,今年在上海书展的“加长版夜场”着实提供了许多方便,而许多出版社也抓准了契机,打出了“怀旧人文”与“亲子时分”的“双满分”好牌,既拉动了销售额,也为夏夜的书展增添了一丝脉脉温情。
“家庭户”读者更青睐夜场,亲子类怀旧书热销
晚7:30许,位于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二层上海教育出版社展台人头攒动,东方网记者注意到,许多家长带和孩子彼此商量着,一些人捧书而读,另一些则干脆席地而坐,摊开三五本同类书逐页翻看,认真比较,走道上的喧嚣完全仿佛隔绝于耳。驻守在现场的编辑老刘告诉东方网记者,家长与孩子同图书之间的有趣故事太多了,现在,为了满足更多以家庭为单位读者的需要,“晚班导书员”已加驻到了5名,另外,书展组委会还加派了2个志愿者前来帮忙。 “书展开幕两日,目前展台的有效接待量大约控制在一天500人次左右。实际上,来教育出版社的读者主要以30-40岁左右的家长和10岁上下的孩子为主,很明显,今年的夜场读者光顾量骤增,人气要明显高出白天人流最大的下午时间段。”老刘告诉东方网记者,仅以上教社今年主推的“明星书”——由徐根荣先生主编的“老课本系列丛书”:《而立萌童——80后亲子版小学语文课本》(300元盒装版)来说,已销出近20套,其中很多都是在“加长版”的夜场上卖掉的。
把“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传下去
“看年轻的父母与自己的小朋友一起阅读、比较教材书、切磋交换意见,是十分有意思的。”老刘坦言,对成年人来说,这套读物的“实用性能”可能的确不高,但有一些东西是永远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我记得很清楚,昨天,有一位30多岁的女读者带着一个小女孩,女读者忽然对小姑娘说:这是我小时候的课本,给你也看一看。当时,小女孩儿的回答是:妈妈你读给我听,就当讲故事好了。那个温馨的场面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老刘对东方网记者表示,如今,他明显地感受到,更多30-35岁的“80后读者”越来越愿意在科教文图书上“开销”了,比父辈,他们更加重视子女的成长与教育问题,也更愿意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求学故事。“买老课本系列丛书的读者,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不是我读过的课本吗?昨晚有一个小伙子看到这这套书说,终于被我找到了,一问原来他一直在收集自己小学的课本,他们买来都是想要留给自己未来的孩子看看。”
教材教辅仍受追捧 人流高峰预计双休日到来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对于上海教育出版社等参展方而言,今年书展上较受关注的书单中,教材教辅仍“居高不下”,如《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而立萌童》(80年代老课本)、《花甲蒙童》(50年代老课本)等以“学生用书+重点书”推出的组合销量极大,上海书展10周年,已经随同参与了10年的上海教育出版社表示,今年带足了20万码洋图书“参战”,预计双休日将达到销售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