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传世之作”

    以我界内人的观感,上海小说创作的井喷现象不是偶然的,是厚积薄发,但不仅是厚积薄发。也不仅是沪军突起,“沪军”是个地域性的概念,对上海的创作界、出版界、新闻界来说,不是个能令人欢欣鼓舞的概念。这是海派文化成熟的一个标志,而海派文化是中国现代城市文化的代表。海派文化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城市文化。这四部小说有个共同点,作者都是六十岁左右的年纪,之前创作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有的享有盛誉,但这部作品都是他们自己耗时最长、用力最大的作品,成就也都超过了他们以往的作品,可以说都是大器晚成之作。为什么有这样的相同?我觉得,是因为他们都到了这个年纪、这个份上,写作的功利动机都淡化了,写这部作品完全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圆自己的文学梦,把自己一生最美好的情怀、追求凝固到文字中,“死而不亡者寿”,使自己的生命永恒。因此,这些作品是熬出来的,炼出来的,也是玩出来的。愤怒出诗人,逍遥也出诗人,文章憎命达,文章也亲达者。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可能到了苦即是甘、甘不异苦的境界,一流的传世之作才水到渠成。因此,认识到这传世之作的意义与价值,对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