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书籍设计的好多工作都是看不见的功夫,比如,调整、细修图片,选择最合适的字体、大小,甚至行距、字距也因为这本书的受众是青少年或是中老年人而有所不同。因此,有些精心设计的书往往外表看起来很平常,其实是大雅而不露啊!比如我有一年去参观“世界最美的书”的展览,其中有一本一等奖作品,我一看,没什么特别的,好像没设计嘛。但仔细体会,你会发现它的排版非常舒服,空白留得很巧妙,字体很特别,读起来很顺畅。这就达到了“最美的书”的标准。
解放周末:看不见的设计都在细节中。
袁银昌:是的,设计有时候是很理性的,黄金分割、网格设计等,都需要依循规律。但你既要在这种规律下设计,又要让别人看起来很自然、很随意。有设计像没设计一样,这才是好的设计。
我写过一篇小文章:《我们要诚实的设计》。我们不要“装”,要很坦诚地、很自然地展现,而不是装腔作势,仅仅追求视觉上的漂亮。“漂亮”是表面的而不是本质的东西。最好的设计一是做得 “干净”,二是要有“格调”。而这种格调和设计师的生活阅历和文化修养有关,不是一两天可以达到的。
解放周末:在您看来,我们国家的图书装帧在全世界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袁银昌:几乎每年我们都有优秀的作品在莱比锡“最美的书”评选中获奖。可以说,在顶端部分我们已经很接近最高水平,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但在平均水准上我们还有距离,包括设计的理念和手法比较陈旧等等。
参加国外的书展、逛国外的一些书店时,我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里摆放的每一本书都很干净、漂亮,制作精良。走进书店的人,穿着正式、文雅,都在静静地看书,说话也很小声。书籍带给人们的享受,它所产生的文化感染力,确实在这种场合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