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互动技术在促进教育和学习方面特别有效。所以在光盘出版衰落之后,它能在互联网出版或者电子书阅读器找到生存空间。文本型电子书不能处理的教学图书、观赏图册等,正好是多媒体出版的特长。因此,多媒体出版形态,必将成为不可轻视的电子出版洪流。例如,平板电脑的教育类电子书,平板电脑正在成为家庭和学校的教学工具,而平板电脑APP市场销售也表明,教育学习的内容最受用户欢迎。
电子出版不会因为某种载体的存亡而停滞不前。电子出版的态势告诉我们:受众习惯由研读文字转为阅览图像;产品样式由平面媒体转为流动媒体;编辑出版由述而不作转为资源整合。因此,电子出版的拓展策略,以编辑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产品的数字化转型,促使电子出版单位的内容生产,由多媒体到跨媒体,由内容产品制作到内容增值服务,由区域内容整合到云端资源整合。国内电子出版单位为此正进行积极的努力。
从目前来看,电子出版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一是生产精品力作。电子出版社是国家重点规划项目、改革发展项目库选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积极承担者,也是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的荣誉获得者。二是繁荣文化建设。电子出版社坚持主题出版,坚持新媒体特色,在新中国成立60年、建党90年、辛亥革命100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建设农家书屋等主题出版方面,积极贡献新产品。三是构建教育平台。借助电子出版提升出版社教育出版数字化水平,通过整合数字化教材、数字化教具、嵌入式资源、教学管理软件等,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新媒体教学服务。四是拓展游戏动漫。游戏动漫是国内电子出版的成功样板,出版社通过与网络游戏公司的合作,拓展游戏平台,挖掘会员用户,引进优质游戏版权,提供手机和苹果内容接入服务。五是运营视听内容。在有的放矢加强自主原创视听内容生产的同时,通过与电教馆业务合作及购买优质产品等方式,积累大众视听节目资源,通过IPTV推送,满足电视点播需求。六是进行人才教育培训。新媒体人才培养是社会迫切需要,在举办新媒体人才培训和网络编辑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面向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教育培训业务。
困境之下,电子出版也需要扶持
尽管困境重重,电子出版社并不甘坐以待毙,纷纷开上电子出版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关于电子出版这辆车和驾驶员的资质存在问题,相关的“交通规则”也明显滞后,电子出版既没有图书出版的绿色通道,也不知前方红灯会有多少。
比如图书出版资质,这是从电子出版社诞生就存在的老问题,盼了多年一直未解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倡导“一种内容多种载体的复合出版”,跨媒体必不可少要与纸质图书配套。否则,就会各行其是,花样百出,甚至“困住守法者、溜了擦边者、富了违法者”。因此吁请总局,可否根据跨媒体出版的实际需求,给予合格的电子出版社配套出版图书的资质。
内容营运资质也是目前的难题之一。跨媒体、跨行业经营,不仅受到渠道运营和技术运营的限制,而且遇到市场准入资质问题,例如,有的电子出版社在IPTV内容推广中,因为缺少网络视频经营许可证,市场难以开展;在手机内容接入服务中,也常常沦落到为小作坊打工的地步。吁请总局,借助大部制整合的东风,在三网互动过程中强化出版社内容生产主力军的地位。
此外,还有人才职业资质、企业等级资质等问题。电子出版的职业技能明显不同于纸质出版,电子出版人员参加纸媒体编辑职称考试效果不佳。国家人社部2005年已经将一批新媒体职业资格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职业资格鉴定。但是,有些出版管理部门不承认法定的新媒体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吁请总局,积极引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加快培养高技能新媒体人才。在企业等级资质问题上,也建议总局对电子出版社一视同仁,既名正言顺鼓励优秀电子出版企业,也防止无良电子出版企业浑水摸鱼。
(作者单位: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