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的“中国男孩”(2)

    2月23日早晨,当总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处理华盛顿事务之时,尼克松夫人访问了一家人民公社,而我则在详细地记录之前的会议内容。下午,国务卿罗杰斯的谈话聚焦于台湾问题,标准的意见交换。晚上是一场精彩的体育表演,有乒乓球、羽毛球和其他类似的运动,有18000名观众,都穿着不同颜色的新毛衣。我坐在周总理后面几排,入迷地观察着他的表现。他坐的领导台是一个长桌子,上面摆着茶杯和点心。除了和尼克松总统以及其他人的一些交流以外,他身边还有一个助手,正在给他看次日的《人民日报》排版。他调整着图片和文字的位置,直到满意为止,然后让助手离开。周恩来对细节的关注是举世闻名的,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他把尼克松访华媒体影响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月24日早晨,我们游览了长城。我们吃完早饭就早早出发了,美好的一天就此开启。西山笼罩在淡淡的雾气中,雾水在树上结了冰。古老的城墙是几千年前为抵御外族入侵而造的,当我们走近时,一片壮丽的景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走出第一个城垛,我们看到的不是大炮,而是一个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彩色电视摄像机。眼前没有什么士兵,却站满了戴着厚厚毛皮帽的美国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埃里克·塞瓦赖德、鲍勃·基特利和杰罗尔德·谢克特,等等。一辆长长的移动卫星电视拖车正对着长城,电缆铺满了四面八方。
  对我而言,世界媒体集聚长城的景象才是这次访问的标志,甚至连美国总统踏足中国最著名地标的情景都黯然失色。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一刻的兴奋当中,为此还闹出一些广为人知的笑话。当问及对这一美景的看法时,尼克松总统能说的只有一句话:“这真是一座伟大的城墙!”
  我们还游览了十三陵,这里和周日下午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人挤人。回到北京,双方会谈的重点就是国务卿罗杰斯和姬鹏飞之间关于世界现状和美国在其中的地位所交换的意见。中方外交部长率先发言,他对于美国二战后的外交政策发表了猛烈抨击,听起来就像是《人民日报》的社论一样。罗杰斯听从了基辛格在夏威夷时给他的建议,用他自己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我们的立场。在双方都确立了各自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时,我们立刻转移到了尼克松总统和周总理谈话的房间。他们已经谈完了,三组分头参与讨论的人马都围在一起聊天、喝茶,并等待着周恩来为尼克松准备的一场计划外的非正式北京烤鸭晚宴。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