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卷)首发式在上海举行

    经过近四年的整理和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备受瞩目的重要典籍——《老子》,已于2012年12月出版。2013年2月23日,由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首发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高克勤社长主持。上海古籍出版社赵昌平总编、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耿琴和北大出土文献研究所所长朱凤瀚教授共同为新书揭幕。随后,朱凤瀚教授简要介绍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的保护和整理情况。这批西汉竹书是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捐赠而从海外抢救回归的,共有竹简3300多枚。竹书内容全都属于古代典籍,包括近二十种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这批西汉竹书是继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之后问世的又一座汉代典籍宝库,对于中国上古历史、思想、文化、科技、书法艺术等领域的研究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2009年5月,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正式成立。该所由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建,集中了校内外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方面的十几位专家,承担起西汉竹书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三年多来,出土文献研究所先后完成了西汉竹书的清理、保护、科技检测、彩色与红外照相、划痕测量、分类分篇、释文等工作。由出土文献研究所承担的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和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先后获得批准立项,近年已有一批简报和论文作为阶段性成果在学术刊物发表。

    北大西汉竹书中的《老子》,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几年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卷整理者韩巍副教授介绍,西汉竹书《老子》的特点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竹书《老子》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是保存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二、在竹书《老子》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称“经”的文献记载。三、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与传世81章本《老子》不同,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四、不少文句对《老子》一书的校勘很有帮助。五、书法优美,抄写精善,堪称汉代“善本”。总体看来,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形态介于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于“定型”阶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使我们对《老子》一书产生、发展、定型的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卷)由前言、凡例、图版、释文与注释、附录等几部分组成,在编辑出版方面也颇有创新之处。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出版协会理事长赵昌平编审指出,本书与以前的同类简帛出版物相比,有以下四个特点:

    1.本书的出版是作者方、出版方与印制方通力合作的成果。在北大西汉竹书保护和整理工作的起始阶段,出土文献研究所就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达成出版意向,并由出版社联系知名印刷企业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负责竹简彩色照片的拍摄和制版工作,从而保证了竹简在最佳保存状态下拍摄成高精度、高还原度的数码照片。在本书编撰过程中,作者方、出版社以及印制方三方联动,按照作者意图完成图版的拼缀、复原、调色以及图书的设计、制版等工作,保证了出版质量和进度。

    2.图版内容非常丰富。除原大和放大彩色图版外,还收入字迹模糊竹简的红外图版,而“简背划痕示意图”更是首次出现在简帛资料报告中。竹木简背面用以标示编联次序的刻划痕迹和墨线是近年才被学术界认识的一项最新发现。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秦简牍的背面也普遍发现了划痕,出土文献研究所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测量和绘图相结合的方法,对简背划痕的状态予以完整记录和再现。本书图版的最后部分,就是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的“简背划痕示意图”,使研究者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竹书《老子》简背划痕的基本情况。由于竹书《老子》保存相当完好,本书还附有简册照片的完整复原图拉页,让读者能一窥竹书《老子》全貌,极具学术研究和观赏价值。

    3.“附录”收入丰富的竹简数据、相关文献以及整理者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学术价值。“附录”一《西汉竹书〈老子〉竹简一览表》,收录有全部竹简的长、宽、契口(编痕)位置以及简背划痕位置的测量数据,为了解竹书的物质形态提供了全面、翔实的一手资料。“附录”二《〈老子〉主要版本全文对照表》,收入西汉竹书《老子》及其他八种出土和传世《老子》版本的全文,为研究者省却不少翻检之劳。“附录”三、四是整理者撰写的两篇研究论文,对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做了全面介绍和深入分析,并且对竹书简背划痕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