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澜壮阔的古典史诗巨著——《平家物语》
物语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产生于平安时代前期,由口头说唱发展为文学作品。它脱胎于日本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并受到中国六朝、隋唐传奇的启发,最终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著名的物语文学作品,早期有《竹取物语》、好客洼物语》、《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到了平安时代中期、镰仓时代前期,《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相继诞生,将物语文学推上了最高峰。 《源氏物语》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日本的“国宝”,承继盛唐遗韵,行文带着江南的细腻幽微与缠绵,如樱花烟雨,在日本开启了“物哀”时代。如果将它比作《红楼梦》的话,那么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平家物语》则可比作《三国演义》。这两大名著一文一武,并列为日本古典文学双璧,千百年来双峰并峙于日本文坛,互相辉映,光耀万代。 《平家物语》的诞生,与时代的发展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源氏物语》在华丽绚烂的平安时代备受关注,但当日本历史进入由武家执掌军政的幕府时期后,《源氏物语》这类描写宫廷和贵族阶层靡靡情事的情爱物语,受到了新兴武士阶层的鄙夷。相反地,充满热血激情、金戈铁马,反映时代本质与武士阶级统治特征的军记物语,则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空前繁荣,成为镰仓、室町时代主流的文学体裁。 军记物语又称“战记物语”,直自来说,就是战争小说。它以描述战争为主要内容,全景式展现日本中世纪战焰滔天的豪壮场面,通过对战事的具体描写,反映武士的生活、性格和忠义行为。它同古代物语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但是历史转换期的产物,也是武士阶级代替公卿贵族掌权的革命性产物。此前哀婉静雅的“柔情类物语”垄断着日本文坛,这时被军记物语一举打破,也是必然之事。 相对于平安朝文学的贵族化、女性化,作为物语文学的新样式,军记物语所呈现的武士化、男性化特质,吸引了大批武士和庶民。由于是在长期动荡中产生,战争的苦难经历使军记物语的作者们思索了诸多深层次问题。因此军记物语大篇幅描写了人的尊严,父子兄弟的亲情、妇女儿童的蒙害以及战乱带来的悲剧等等,以超越敌我,超越胜负的视点来洞察历史、观照社会,表达了希望和平安宁的心愿。它以铿锵有力的文字,一扫平安朝文学的繁丽纤弱与无病呻吟。虽有文饰、附会、夸张等弊病,但应承认其根本意图是以关心大众利益、强调人的主观意志以及追求建设新世界为主导的,而且都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面貌。这与以往只注重个人生活情调的“柔情类物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镰仓时代的《平家物语》、《保元物语》、《平治物语》、《源平盛衰记》以及室町时代的《太平记》,台称为日本五大军记物语。这其中《源平盛衰记》是《平家物语》的异本,《保元物语》、《平治物语》则是模仿《平家物语》而成,文学性与艺术性都相对较低。所以军记物语的代表作就是《平家物语》和《太平记》。《平家物语》更因其极高的文学、历史、思想价值,被日本文学史家誉为“民族的英雄叙事诗”、“镰仓文学的最高成就”、“日本的国民文学”。它的问世,不但将军记物语推向了高峰,更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日本古典文学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
二、《平家物语》内容及作者简介
12世纪末,平安王朝已走到了尾声,天皇与贵族掌握实权的中央集权制日益衰落,拥有领地和私人武装的封建武士集团全面抬头。源氏和平家作为在朝廷和地方都握有重权的两大武士集团,因盘根错节的复杂恩怨,以及对统治权力的觊觎,终于在公元1156年至1185年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平家物语》以史书编年体为主轴,站在平家的角度,详细叙述了源氏和平家争夺权力的全过程。 作为一部长篇史诗巨著,《平家物语》版本众多,其中13卷本是公认的通行本,约在1201年至1221年这段时间初步成形,然后不断得到补充完善,流传至今。全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l~5卷讲述平忠盛发迹,由武将擢升为朝廷重臣。后来其子平清盛当上太政大臣,平家满门荣华,显赫一时,令世人钦羡赞叹。但平家在掌权之后,迅速腐化堕落,骄奢霸道、为所欲为,上不敬天皇、下不恤百姓,破坏佛法、凌夷朝威,恶事做尽做绝,引来朝野上下极大不满。法皇和旧贵族密谋倒平,但因事机不密而失败。 6~8卷讲述平清盛因热病辞世,由于长子平重盛已先于他死去,只好由资质平庸的三子平宗盛继承家业。平宗盛的魄力和才干远不及父兄,更缺乏强悍的个眭,无力应付此起彼伏的反乱,平家开始盛极而衰。这时身负血海深恨的各地源氏后裔,经过多年积蓄力量,蜂起举事。除镰仓源赖朝外,有“九邑将军”美誉的木曾义仲也在北陆崛起,起兵讨平,以风卷残云之势率先攻人京都,迫使平家举族撤往西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