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哲学——评《南方邮航》

    1928年,在远离人烟的朱比角的一间小木屋里,两只汽油桶上加一块木板,圣埃克苏佩里写出了《南方邮件》。作为圣埃克苏佩里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它把航空的题材引入小说,也奠定了作者以后小说的创作基调。

    同时,这部作品以作者与路易丝o维尔莫兰的爱情悲剧为原型,是圣埃克苏佩里小说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部。就如作品中,那“一堵摇摇欲坠和布满常青藤的围墙”。在墙的这头,是被“季节、假期、婚姻和死者组成的生活控制”的成人世界,在另一边,“'是事物的背面……'是这个那么自信的夏天、这个乡野、这些把我们当作囚犯扣留的面孔的背面”--是快乐的童年。在圣埃克苏佩里的故事里,充满了这种二元世界的对立与隔阂。而主人公“贝尼斯”的故事,也被分成了两端。一边是天空之上,充满迷茫英雄主义气息的飞行生活,一边是“人满为患”的巴黎城中,那个执迷于现世安稳的、少年时代的“恋人”。

    小说一开始,贝尼斯在执行邮政航班任务。在飞行期间,随着贝尼斯思绪的起伏,他开始回顾了自己过去的经历,对于飞行事业的理解,然后忆起他与杰娜维耶夫相恋、私奔、最后又不得不苦涩地分手。在忧伤之余,他前往巴黎圣母院和酒吧寻求解脱。但是依旧无法释怀。之后,杰娜维耶夫病逝。在一次飞跃沙漠的任务中,贝尼斯的飞机随风暴坠毁,飞行员遇难。两个疏离的世界以“死亡”的方式最后相连。

    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刻意安排和泾渭分明,圣埃克苏佩里的小说充满了迷人的意象:从天空中的日月星辰,到喧闹都市的重重围墙;从照亮事物的“光”到世俗河流中行驶的“船”;从寻求生命的珍宝到一次次逃离并以死亡作为终点。在这些闪烁的意象之间,语言涌现出充满“诗意”的内核。行动的哲学,人与人的隔阂,生命终极的孤独,死亡,以及爱情。我们看见一个无所畏惧的航空英雄的面孔背后,是一个执拗地拒绝长大的小孩。他固守对最纯粹事物的坚持--理想、纯洁、希望、爱与责任。他不断追寻,又不断逃离;他最坚强,也最脆弱。尽管小说书写了变幻莫测的飞行生活,强调了从天空看向大地的宏观视野。但它同时也具备了那个童话的最初模型。在某个瞬间,《小王子》中出现的月色,星光,沙漠,一跃而过的羚羊开始涌动,我们仿佛听见那个小人儿倾倒在地发出的寂静回响。

    在叙述的手法上,小说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我”和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进行自由地切换,并伴随着意识流描写。这些技巧的使用,有时候显得过于生硬,但是同时也给作品增添一种“谜一般”的朦胧感。此外,本书由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马振骋先生翻译。马振骋先生翻译了圣埃克苏佩里的系列作品,如《夜航》《人的大地》《空中飞行员》《要塞》《小王子》,对圣艾克苏佩里有很深的理解。他的翻译,行文流畅,优美,文学性强。这些译本自八十年代末至今,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