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已死气沉沉多时的B股市场又开始活跃起来,走出了独立于A股市场的上升行情,虽然不久又出现调整行情,但缘于利多传闻而上涨的B股市场似乎依然对后市有良好的预期。 传闻能兑现吗 市场纷传的利好主要有两个:一是B股市场将恢复融资功能,市场进一步扩容;二是B股市场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 这些市场传闻,一些投资者是以政府有关部门的某些言论作为依据的。今年5月中旬,国家计委主编的《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指出,改进和完善股票发行核准制度,通过市场化机制筛选优质企业上市。加强对募股资金投向的引导和监管。推动境内企业发行H股和B股,扩大股票境外融资,加强H股和B股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及大力发展B股市场。此后,证监会就新股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答记者问中也专门提到:“作为证券市场的组成部分,B股市场应该可以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不少投资者因此认为,B股市场停滞已久的融资工作可能得以恢复,市场活跃度也会因此有所增加。 而允许机构投资者进入B股市场,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举措。市场人士认为,如果要吸引机构投资者入场,以目前的市场容量来看,显然是不适应的。所以,势必要对市场进行扩容。 会发行新股吗 海通证券研究所的魏昊认为,如果B股市场恢复融资功能,进行市场扩容能够得以实现的话,其重要性可与A股市场中的停止减持国有股的举措相提并论。魏昊说,2000年10月以来,B股市场无新股上市,政策面的无动于衷令投资者逐渐失去信心,外资纷纷离场,市场交投低迷。由于B股市场缺乏融资和再融资功能,使得B股上市公司缺乏重组动力。而这些早年进入证券市场的公司近几年已难以跟上经济发展步伐,公司质量在不断下降,加上没有重组题材,使得开放后的B股市场流动性趋差,这无形中让B股市场走向没落。前景的不确定成为制约市场发展的痼疾。 那么,以目前B股市场的情况看,如果要发行新股,是否有公司愿意发,发了是否有人要? 众所周知,B股市场的市盈率本来就低于A股市场,这就意味着B股的发行市盈率也将低于A股的20倍发行市盈率,对企业而言,同样的募股行为,结果可能很不一样,所以可以相信,更多的企业依然钟情于A股市场。又由于B股市场的发展前景不明,一些大型优质企业怎能愿意落户B股市场呢? 但话要说回来,虽然与A股市场相比,B股市场有相当多的不足,但想在A股市场融资,又谈何容易。上百家公司的排队,需要等待多长时间轮到自己谁也不知道。而与香港市场H股相比,B股融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发行市盈率要高。 B股如果发行新股的话,是否会改变原来私募的方式呢?有人认为,是否把新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仍采用私募方式,另一部分采用二级市场市值配售。只要二级市场有行情基础,一、二级市场有差价,那么,对境外投资人也会有吸引力,能吸引境外资金进入B股市场,但境外资金会长期滞留在市场吗?“这就很难说,有获利他们还是会走的。”一位券商研究人员对记者表示。而对于参与配售的投资者来说,它的中签率要比A股市场高不少,而中签率一高,二级市场获利预期也会降低。 这位人士认为,即使政策允许机构入市,机构也不一定就会入场。在市场投资价值没有任何改善而价格已高企的情况下,即使放低政策门槛,机构投资者也不会仓促进入。最理想的状态是,中外合作基金批准成立后,以发行B股基金的形式使外资进入B股市场。然而,理想和现实可能永远存在距离,距离的缩短非一朝一夕之功。 现状短期内难改变 也有人士认为,在政策面没有明朗之前,B股暂时还没有展开独立行情的基础。另外,美元的贬值对B股市场也会有所影响。B股作为一种美元资产,如果美元继续贬值,那么对B股的上行形成不小压力,特别是仍有相当一部分B股筹码握在境外投资基金手中,一旦B股上涨,必然会带出这类抛盘。 有市场人士认为,无论B股还是A股市场,下半年均可看好。管理层可用B股市场带动A股市场,因为可花不大的力气,利用控制量少的B股市场的,就能让两个市场共同走好。 不过,有境外券商不这么乐观看待。他们认为,开放内地机构投资者也难改B股现状。境外券商认为,随着人民币迈向自由兑换化之时,管理层应加快A股和B股的合并步伐,使内地的证券市场一体化。因此,相信B股市场在未来一段长时期,仍会维持现状不变。 他们认为,从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以来,B股市场始终未见任何预期成效。相反,在经历了一番暴涨之后,泡沫便匆匆爆破。结果,有不少内地投资者高位套牢,而境外资金趁机套现。如果再让境内机构投资者和法人入场,或许演变成为让“自然人”套现的新契机,即把投资损失由一个群体的投资者转移至另一个群体。因此,管理层会谨慎对待开放机构投资者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