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月色》序

    雨打新荷,一粒粒晶莹的水珠,跳跃着、滚动着、飞溅着,又一串串地汇集着、编结着作者的缕缕情思,水清无痕、透彻心扉。这就是读《旧时月色》时其中文字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旧时月色》中写了许多人,远的有薛涛、王国维、李叔同、苏曼殊,近的有张爱玲、陆小曼、苏雪林、赵清阁,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对作者来说都是遥远而陌生的,何况探索钩沉者早巳用如刀之笔,把封裹着他们的历史帷幔撕开,又把他们分析得透彻,后来的陌生者还有勇气去接近他们吗?
    《旧时月色》的作者很聪明,既不去触摸沉重的历史帷幔,也不在细节上探幽发微,而是徘徊在他们的窗前,悄悄地掀开窗帘的一角,看到了别人无法看到的,不只是知识的拥有,还是别人无法感悟的一点灵犀。这样,他们彼此的相去不再是遥远,陌生感也就随之消失了。书中还写了和书法、篆刻、京剧、昆曲相关的人和事,杨花点点,于不经意处见精神。以作者的年龄来说,还没有那样多的“旧事”足以融汇成这样丰富而美妙的文字。细品作者的“旧事”,都是以文化为依托,在广阔的时空之间捕捉尘埃,作者写的不是脚下所经之事,而是神游八极的心路历程。心路漫漫而无涯,高山仰止,作者带着一种向往朝着文化深层走去。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向往,才会有所敬畏,也才会至高无上地去守望着它。这正是儒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纸长言短,寥寥数语,算是表述读了《旧时月色》的一种心情吧。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