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容易生存难 小书店该如何撑下去

  2010年年底,京东商城高调杀进图书销售领域,与老牌网络书店当当网、卓越网大打价格战。面对最低4折的书价,众多实体书店除了摇头叹气,几乎无可奈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说,网络书店进货量特别大,出版社给的折扣低,所以它打得起,但政府可以考虑通过制度安排来避免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这种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他介绍说,美国书业是自由定价制,书店可以随便打折来销售,但有配套的《劳宾斯法案》,规定出版商给书店的折扣要统一,保证小书店和大书店拿到的是同样的折扣,以保证二者能公平竞争。

  网络书店能代替实体书店吗

  大书城能取代小书店吗


  面对网络书店的强力崛起和数字化阅读浪潮的到来,传统的实体书店会不会就此消失?实体书店应该取消吗?

  与许多书店经营者的悲观不同,读者对实体书店依然有强烈需求。据周正兵的课题组调查,58%的北京市民有过网络购书的经历,但其中有98%的市民认为网络书店不能代替实体书店。北京市民对实体书店的满意率高达80%。

  “书店不仅仅是个单纯卖书的地方,它还具有阅读导向、信息收集、塑造城市形象、形成文化氛围等不同的功能,因此不能仅仅以经济效益来衡量书店的价值。”周正兵说。

  “仅仅把书店看成是一门生意,把卖书和卖衣服、卖家电等量齐观,那结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没有书店了。”磨铁图书公司的负责人沈浩波认为,除了商业属性,书店还有文化属性,理应得到国家的扶持。

  尽管困难,但是一些对书店有深厚感情、对文化生活有自己理想的人仍在坚持。2005年成立的单向街书店,最初是杨文轩等几位股东发起的。“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想开书店赚钱,”杨文轩说,“大家就是想有个地方谈谈天、喝喝茶。”去年由于圆明园店的租金提高,单向街被迫搬到了朝阳区的一座商业机构内。杨文轩说,这些年卖书一直是赔钱的,我们靠办活动和卖咖啡,现在略有盈余。目前书店定期举办各种讲座、音乐会、签售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俨然成为北京的一个民间文化中心。

  “我们需要大书城,但更需要星罗棋布的小书店尤其是社区书店。”杨文轩说,“大书城的杀伤力非同小可,一个大书城开业,周围半径5到10公里范围内的小书店就都完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不是老百姓不愿读书,而是购书不方便直接扼杀了阅读需求。调查显示,读者所能接受的书店距离是坐公交车40分钟的车程之内,超过这一距离,读者就不愿意去书店买书了。而大书城投资巨大,除非是特大型城市,一般城市不可能每个区都建一个,留下的空白就需要小书店来填补。

  但是,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考虑文化设施布局时,本能地喜欢建设大书城。“大书城是看得见的政绩;退一步说,文化地产也是地产,更值钱。”马汝军说,现在发行业贪大弃小,发行集团热衷于建设中心城市的大书城,大书城销售几乎占整体销售的半壁江山。他建议,政府应补贴建些小书店,日本全民读书就跟政府补贴小书店有直接关系。

  “一个产业的利润如果不到10%,就很难吸引投资者了。我们调查,现在新华书店的利润不到5%,基本没有任何社会资金愿意进入。”周正兵说,开书店不赚钱,政府应该考虑如何鼓励和扶持各种社会资金开书店。

  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各大城市普遍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但是如何把这笔钱用好,把资金用在最需要的环节上,成功的经验并不多。程三国建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特色书店评奖,每年拿出一笔钱,由读者、媒体、书评人、出版人共同评选本年度最优秀书店,把奖金直接给获奖书店。“比如说吧,每家书店奖励10万元,这笔钱相当于很多小书店一年的利润,这样就把大家开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大家都会比特色、比创新、比服务,书店肯定会越办越多。”这样既解决了书店的生存问题,又提高了书店的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来开书店,可谓“一举三得”。

  扶持小书店政府可以做什么(链接)

  小书店成批倒闭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相反,这是世界性的问题。让我们看看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

  韩国:政府提供百亿韩元给出版业者融资。韩国出版物的零售价格有最低价格的限定。为保护著作者利益,韩国明文规定书的售价固定,不能低于书价九折销售。

  法国:政府每年从连锁书业企业上缴的税金中,提出资金来扶持和保护小书店的生存和发展。

  加拿大:政府规定,每个加拿大书店在购买和装配电脑设备时,政府将为其支付总费用的一半,最高资助额为1万加元。这一计划由加拿大书商协会来具体负责实施。

  英国:政府对出版物不征收增值税。图书“零税”政策已执行了100余年。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