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经过一个严冬的切之磋之、琢之磨之的艰苦撰作,终究于桃花、茶花、樱花、白兰花、郁金香花在我眼前绽放的季节里完稿了。这本书是在拙作《孔子的智慧生活》基础上的提炼、深化、拓展的新作。掐指算来,这是我个人著作的第十六本书了,也好像在小小的一己之学苑里开出的第十六朵小花。然而这又再次鞭策我,困知勉行,不断地进行新的生命的雕塑。 虽然轻轻地搁下了笔,但写孔子时的那种历史的涛声,依旧伴随着自己的心律在跃动;尊孔—释孔—贬孔—批孔—倒孔—新的释孔—新的尊孔,孔子那艘历史之舟就在这样的风风雨雨中,潮起潮落里迂回曲折地穿行着。这里有无数的智慧,也有无数的启示,还有无数的疑问,这一切咀之有味,细嚼之更有深味。一言以蔽之,味中有道,此便是“味道”,而“味道”则可以“悟道”。 有人曾这样分析当代大众文化“流行病”的几种色调:一是黄色文化,即是关于性的刺激与放纵之类的;一是黑色文化,即是关于暴力与凶杀之类的;一是灰色文化,即是消沉与虚无之类的;一是白色文化,即是封建的与迷信之类的。虽然这样的概括未必到位,但是至少揭出了种种的病态。 确实电视、手机、报纸、杂志、书刊等各种传媒把这些个东西传播着、甚至泛滥着。然而这些个东西会把好端端的一个人的精、气、神、志一点一滴地消沉、消磨、消耗、消亡,让本该绽放的润泽的生命鲜花萎靡了、萎缩了、萎蔫了、萎谢了!人生几十年,难得走一回,却落得个如此这般,岂不可惜了! 人生需要正确的向度,有此向度便有目标,有此目标便有动力,有此动力便有行动,有此行动便有收获,有此收获便会提升生命的境界。这需要榜样,而孔子就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孔子从一介布衣通过自己的自立、自奋、自胜、自强,终于达到如此高的辉煌之境,仅这一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确实,孔子不必圣化与神化,就可以让许多现代人从散碎化、平面化、平庸化、低俗化里面走出来,走向理想的层级与愿境。这是我写这本书的一些心愿。 感谢上海辞书出版社领导的信任,诚邀本人著作,又再度与蒋惠雍主任合作,感谢责任编辑刘小明先生为此书所付出的辛劳,这里表示衷心的谢忱! 在写作时参考了一些研究者的成果,基本上已经一一注明,在此深表感谢。笔者也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使将来的研究与著作更上一层楼。
姚淦铭 2010年10月 江南千年银瑞樱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