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公司难以为继变“穷人”

昔日红火今没落 眼馋网络牢骚多
    每年颁奖典礼前都要以专业研讨会来“热身”的东方风云榜,日前在沪举办的“真音乐的3.0时代”研讨会,差点变成了一台“声讨会”。以太合麦田CEO宋柯为代表的唱片业非但没有为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传播的无限可能”唱赞歌,反而直陈互联网时代对实体唱片的冲击,炮轰网络企业惯坏了消费者吃“免费大餐”的消费行为,并炮轰互联网企业在版税方面缺少诚信。

    老调再弹:因为分不到“羹”

    宋柯义愤填膺地表示,音乐进入的所谓3.0时代也就是全面数字化的时代,但互联网和通信行业过得“滋润”之余,唱片业却是真正的“穷人”——据不完全统计,内地几百家电视剧制作公司每年从各家电视台获得100亿元左右费用;几十家电影制片公司去年从70亿元的电影票房中分得40%;唱片公司去年只从无线运营商将近200亿元的音乐收入中得到不到5亿元,来自实体唱片销售和互联网的版权收入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宋柯认为,个中关键原因在于“流行音乐工业、数字音乐方面以及互联网企业付给唱片公司的版权费很低”,当大部分利益都落入无线运营商口袋,就让音乐的生产源头行业步履维艰,“其实唱片公司要的是一个非常准确的销售平台,你能告诉我这些歌去哪里了,被下了多少次。按说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加详尽的数据,但今天在座的公司都没有做到非常完整的数据……他们有数据,但是我们不太相信。 ”他还指出,更让人无奈的是互联网企业基本没有保护版权的主动性,并惯坏了消费者,“看电影要买电影票,电视剧电视台要付钱,到我们这里就应该免费了?不免费感觉天理不容? ”

    熟悉东方风云榜的人士并不难发现,其实宋柯的此番论点,在两年前的研讨会上也几乎同样抛出来,只不过口气尚未到今日这样“犀利”。听得出内地唱片业这两年实在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中的无奈和悲愤,也是不言而喻。

    缺乏筹码:无平台便无话语权

    与宋柯的激愤相比,目前在版税方面占有主动权的互联网企业却不急不躁。百度相关负责人梁康妮表示:“这个数据没必要做假,目前,我们正在实施一套新的数据统计系统,目前已经有商业流量的平台得到改进,但是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需要大家给我们多一点时间。”她也没有回应宋柯所提的分给唱片业版税过低的说法。

    没有话语权,导致唱片行业在3.0时代的束手无策,所谓的音乐新时代对唱片业公司来说看上去一点也不美。一些业内人多少看破了国内唱片业目前窘境的更深层原因:就如同当年民营资金和外资纷纷进入内地造影城时,电影市场其实并不景气,但当电影忽然成了景气行业,话语权和游戏规则的决定权也就在拥有了传播平台的那一方。一位从唱片业转战互联网的业界人士坦言,当年内地几乎没有唱片公司具有预见性地提前占领互联网这个音乐传播平台,也因此现在唱片工业产品走向网络的“通路”和话语权均掌握在了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手里。宋柯也认为,目前国内既没有唱片行业协会,也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超过15%的“带头大哥”,而唱片公司面对的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无线运营商,却都是各自领域里的巨头。唱片公司显然不可能有谈判的筹码。

    在巨大的挫折和失落感驱使下,连宋柯执掌的唱片公司也要“转战”如今红火的让人眼红的电影圈了。研讨会上他透露,太合麦田要拍电影了,原因很简单:唱片公司活不下去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