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内红火圈外冷 中国诗歌如何走出“圈子”?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我看见你跌坐在嘈杂的操场,撕心裂肺的呼喊还在我的耳旁/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这首《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被网友称为“铁汉读了也会潸然泪下”。

    “诗歌具有先锋性的本质。”李震说,也许我们不必担心诗歌会走向末路。诗歌是人生中需要歌唱的需求,在大喜大悲中产生,是人极端情感的释放,汶川诗歌的兴起正是遭遇了这样的“灵魂出窍”的时刻。这才是诗歌的常态,在社会需要诗歌的时候,诗歌还将兴起。

    “诗歌的精神仍在社会上游荡。”李浩说,在流行歌曲和各种“段子”里,我们越来越多地找到了这种精神,比如流行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和《东风破》。“实际上(诗歌精神)一直存在,它也许改变了面目,但绝不会消亡。”

    “纵观人类历史,一些大时代、大事件都是诗歌新生的机遇。”诗人、青海省副省长吉狄马加说,“我们这个时代的变革如此巨大,发展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身处其中都应接不暇,难以把握和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肉体必然消亡的人必然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这种自觉就是诗的出路。”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