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李鸿章家族》后记

    关于李鸿章家族的大宅门故事,几年前我曾写过一本《李鸿章家族》。近年来又发现了许多新的资料,现经增补和调整,著成此书。尽管如此,李家故事其实仍没讲完,这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之一角。水面下面那“庞然大物”似乎太沉重,不易浮出水面,那就不易看到。
    笔者费了很大的气力,前后花费了五年时间,跑了很多地方,走访了七十多位李家后人和专家学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各方的帮助下,才得以完成。史海深浅,初尝滋味,深感史学工作的不易,这对于不知天高地厚的笔者来说,实在是个很好的教训。好在在这个过程中,呆人有呆福,常得高手指点,真的获益匪浅。
    首先是得到了很多李氏家族后代的理解和帮助。李家“国”字辈的老人中有李国光先生、邱辉女士(李国森先生的夫人)、徐德英女士(李国洵先生的夫人);“家”字辈中的老人有:李家玉、李家烘、李家震、李家瑛、刘诉万、李家锦、李家昱、李家庞、李家旺、李家咸、李家骁、张凰云、李家玖、齐丽霞、李家昶、李家景、李家晋、李家昌、李家晖、李家星、李家晨、李家曙、李家皓、李家昕、李家亮、李家尧、范绪箕、赵荣潜、刘绳增、范绪籍、吴淑珍、李淑宜等等。
    李家“道”字辈和“永”字辈中的朋友也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帮助,他们是:李道增、李道楷、李道林、李道善(李畅)、李道霖、李道稔、李道稹、李道桦、邵玉贞、李道模、李道椿、李道芸、李道韫、李道洪、李道丽、李道同、李道钺、李道棱、李道森、李道凯、李道铿、李道钧、李道明、李道铣、李道平、李道炯、李渊渊、杜连、李伟、李侃、徐德棣、沈一鸣、李永炜、李永力、李嫣等等。
    还有一些学术界的老师,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他们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所的熊月之所长、复旦大学的陈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夏东元、董秀芬教授、上海图书馆的周德明副馆长、李鸿章研究专家姜鸣先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吴平、黄明、杨同甫教授、上海档案馆的邢建榕、陈正卿研究员、安徽社会科学院的翁飞研究员、安徽省政协文史办公室的屠筱武主任、陈劲松副主任、金宏慧副主任、安徽合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的程红馆长、吴胜副馆长、合肥肥东县文化馆的丁德照研究员等等。
    我第一次到香港采访李氏后人时,周巧琴女士和顾圆圆、林肯夫妇提供了食宿方面的帮助。在北京采访时,得到了宋文玉、杨惠光、杨星胜的热情帮助。《李鸿章家族》出版后,还获得了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先生的奖励,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遗憾的是,几年前多次采访过的李家老人,如李家锦先生、李家玖先生、李家宝女士、李道桦先生、李道韫女士(原音乐学院教师),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史料、李家老照片和故事线索,如今他们不及看到此书的出版,先已离世了。也以此书,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著名家族史的调查和研究,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内中丰厚的“矿藏”,还有待发掘和整理。有心深入其中,自会感到满眼风光,乐趣无穷。但愿这本书,能够带来些许这方面的信息,促进这项研究的开展。当然,书中错误一定不少,愿得到行家里手的指正。

                                                宋路霞
                                               2009年3月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