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新业态

  出版行为数字化:出版行为数字化特别强调的是,选题内容的生产过程能否以数字出版技术实现数字化的管理和控制:数字化的编辑出版环境支撑,数字化的编辑出版工艺流程设计,基于数字化的协同异步工作系统,在线或离线的数字生产管理模式,数字内容信息结构化,利用数据库技术完成出版资源的积累,利用内容管理技术从事数字化的内容编辑,按不同渠道和系统的产品分发方式,按新媒体的消费模式经营管理。 

  产品形式数字化:目前,各传统出版单位大多利用排版数字文件,衍生成可供各种浏览器阅读的电子书,或随书配送的光盘。但随着网络技术等新媒体的发展,这类以“形”为主的数字出版物已无市场空间。但仍有很多传统出版单位乐此不疲地生产此类产品,不求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最终导致传统出版物依靠数字技术延伸不到位,市场拓展不力,甚至大面积大范围地失去应有的数字市场份额。 

  产品功能数字化:与产品形式数字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产品功能的数字化不仅要求其形式是数字化的,还要求其内在的功能也是专为基于屏幕阅读的数字化产品而设计的。产品所设置的功能要求系统完善、功能丰富、交互性强、使用便捷;特殊的还要求部分功能能自己设置,从而构成一个特性化的界面。 

  出版角色数字化:数字化出版的最终形态和模式是服务。传统的出版单位必须完成从内容信息集成到数字出版、信息服务等多个转型才能真正存活下来。在数字出版时代,是否能从产业链的后端向前端有效转移,是我们特别关注的问题,业者是否能完成从出版商-制作商-生产商-提供商-服务商-运营商-跨载体内容运营商的转移,加快从产业链的后端向读者和市场转移的速度,越是贴近读者、越是贴近市场,产业链越短,存活率就越高,发展空间就越大。 

  出版产业链最小化: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如何使得从内容需求的采集、生产、提供、服务直至资金的回收,并形成一个有效的收费系统,使内容生产线终端生产或发布的内容最终能够变成消费收入的回流,从而在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每一个有效组成环节中,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形成良性循环,闭合的产业链。 

  数字出版资源储备:要想真正完成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出版者应具备一定的基本储备,其中主要包括:数字内容资源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作者储备、复合型数字内容编辑人才储备、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储备、数字内容信息复合出版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服务技术储备、数字产品消费群体的储备、数字内容信息传播、运营模式的储备,数字产品营销渠道的储备。 

  虽然以上的表述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数字出版作为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从事的出版活动,它贯穿了出版的全流程。 

  实际上,我国大多数的出版单位已经在出版的某个环节或环节的某个部分实现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而某些出版机构或出版工程的数字出版进程更是走在了前列。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立的内容管理系统,将各种出版资源进行系统化集中管理,实现了资源的社内共享和继续利用。同时数据的结构化可以根据不同的模板生成不同的内容,为以后的在线服务提供很好的基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旗下的易文网在开展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出版上也很有作为,而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在线”、地图出版社的跨载体出版及资源的重复利用,在数字出版领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名列前茅的两大出版工程《中华大典》出版工程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工程,不仅完成出版产品和出版形态的数字化,而且在出版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出版流程和出版工艺,采用协同异步工作机制,已部分实现的出版行为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工业化、精细化的数字出版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