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2日至13日在京举行,记者13日从会上获悉,我国将全面推进版权工作六大体系建设。
据介绍,这六大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主要是:
——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制体系。对现有的版权制度进行整体的梳理。在立足中国实际的同时,跟踪国际版权保护发展的新变化情况。各地要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地方版权保护立法工作。按照“鼓励创造、积极保护、平衡利益、促进发展”的原则,尽快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趋势的版权法律法规体系。
——进一步强化版权行政管理体系。从实际出发,整合版权行政执法资源,按照“横向理顺关系,明确定位;纵向落实责任,加强力量”的要求,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切实承担起著作权法赋予的职责。
——努力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版权保护的激励机制,积极创建“版权产业基地”等;发挥版权公共服务功能,提高版权公共服务水平,拓展版权利用方式,降低版权交易成本和风险;积极推进版权贸易,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版权市场化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参与版权贸易基础建设;建立使用作品的合理有效机制,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广泛传播和运用;积极创建版权创新与保护示范群体,充分发挥版权创新和保护示范单位的引导作用,形成一批规范守法有市场竞争力的版权创新和运用的市场主体。
——加快建立社会参与体系。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合理配置,分工协作”的原则,充分发挥版权协会、中介组织和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参与版权保护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明确社会参与体系和政府角色的定位。
——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工作体系。按照“职能明确、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的原则,整合行政内部资源,理顺工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版权保护工作的作用,建立高效务实、运转顺畅、紧张有序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国家版权局与地方各级版权管理部门和版权社会组织工作职责,规范各方的工作关系,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进一步强化版权国际应对体系。密切关注国际版权制度的发展趋势,把握国际版权制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适应我国对外经贸发展和版权保护形势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版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在国际版权规则的制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打击版权侵权行为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妥善化解涉外版权纠纷,遏制跨国跨境侵权盗版行为,为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