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玲:奥运的真谛就是超越
男篮、女排、跨栏、足球都是我喜爱看的奥运项目。我家里还珍藏着当年与前女排主教练袁伟民和女排队员们一起的合影。
我们期盼奥运,是奥运重在参与的理念;群雄逐鹿,鹿死谁手?有道是小说是悬念的艺术,可是有哪部小说的悬念会像百米大赛那样在10秒内迅速揭示?我们期盼奥运,就是奥运赛事有更强化的强中强交手的悬念、有比赛过程中(如足球)的戏剧性变化所引发的观者情绪的巨大起伏;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如此才能走向“更快、更高、更强”。我们期盼奥运,就是因为奥运的真谛就是超越!凡此种种,都让我联想到我们以生命拥抱的文学创作,它们之间的许多内在精神,许多妙不可言的奥秘是那样相似,怪不得我认识的作家里,我所熟悉的朋友中,大多是体育迷。
奥运精神千秋万代,这次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更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加油站!
韩作荣:松弛自由状态有利于能量发挥
篮球是我最喜爱看的奥运项目之一。这次奥运会男篮分组,中国队可以说是抽到了“死亡之组”。另外,我们有些主力队员伤势还未痊愈,但相比较之下,目前状态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姚明的存在,多少代表中国的符号,若没有他,看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些实力。篮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它关键在于队员间的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中国队会越打越好。
跳水、举重、体操、乒乓、射击也是我较喜爱的奥运项目。看这些比赛能让我感受到民族荣誉感,能让我心情愉悦。像乒乓球的技巧性,举重的耐力性都带有民族色彩,体现出中国人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也贯通于体育比赛和文学写作之间。
无论比赛还是写作,只有当我们处于一种松弛、不紧张、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把积累的能量发挥出来。我希望中国运动员能放下包袱,真正展现出自我良好的状态,为祖国和民族争光。
叶永烈:奥运给中国带来开放理念
奥运会快要开始了,最关注的肯定是刘翔和姚明,中国的最快和最高。姚明的个人素质、品格让人欣赏,最近他说要在北京奥运会冲击男篮八强,希望很大。刘翔现在面临挑战,古巴的小将罗伯斯对他是一大威胁,祝愿他能在比赛里取得好成绩。
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是一种开放的理念。相比奥运“更高、更快、更强”,我觉得“公开、公平、公正”的理念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体育比文学干脆得多,比如跑步快0.1秒就是快0.1秒,胜负立判。奥运把这个理念带到中国,能推动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前几天北京开辟了三个公园专门给民众集会,这是中国政府走出民主化的一大步,奥运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祝世纪盛会圆满成功。
吕雷:办一届让全世界都忘不了的奥运
乒乓球我很喜欢,像王皓、马林、王楠都很关注。乒乓是国球,希望我们能囊括所有的金牌,我们有这个实力。同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很重要,以观赏比赛为主,不要给运动员太多压力,把全民族的希望都压在他们身上就太夸张了。把奥运当作一场世纪狂欢,不去在意胜负就好了。
在这届奥运会上,我们要展示中国博大的胸襟给世界看。奥运会是中国开放的象征,现在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关键时刻,通过这次奥运会,希望世界更了解中国。最后祝愿奥运会圆满成功,办一届让全世界都忘不了的奥运。
赵玫:喜欢艺术性与力量相结合的比赛
较之于力量型的体育项目,我更喜欢一些优美的偏重于艺术性与力量相结合的比赛。比如跳水、体操。尽管在这些艺术性强的体育比赛里总免不了有评委的感情色彩分,但这些本身存有艺术气息,又富有创造性的比赛总给我一种美的享受。我爱在电视机前看比赛,除去现场氛围的感染,使我能关注到更多细节,这是在现场观看无法做到的。每当镜头对准了这些美妙的身姿,我总不禁赞叹。
从7年前北京申办奥运成功至今,中国的整个社会建设有了特别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也在改变,奥运精神必会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地在我们的思维中沉淀。
马原:把支持默默放在心里
我看奥运,偏向田径、游泳这种当下就以实力直接见分晓的项目,今年的北京奥运也不例外。由裁判打分的项目,我总觉得有一定主观性,有时很难评判,所以关注得比较少。这次奥运,对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等运动员,我是很期待他们的表现的。所有人都在提刘翔,我却觉得这对运动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运动员没必要明星化,过分的抛头露面只会使体育精神模糊化,对运动员本人来说也是种压力。
身边有好几个朋友购买了赛事门票,打算去北京看奥运,也问我是否要同去,我倒觉得远远地在家看电视也挺好,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去折腾,把支持默默放在心里就好。
方方:爱看体操、跳水
关注奥运我不会选择看特定的比赛项目,只要打开电视,有比赛我就会看。体操、跳水都是我比较爱看的项目。我们湖北有个很有实力的体操运动员程菲,她在多次重大比赛中都得到第一名,我祝愿她这次能拿到奥运会冠军。跳水项目最看好的当然还是郭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