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品被盗现身图书馆 郭沫若题词该归谁

    今日(7月8日),一场围绕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的真迹归属问题引发的案件将在乐山一基层法院开庭审理。这份真迹是郭沫若写给其弟子———当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蓝菊荪的。 

    这份蓝菊荪视作比自己生命还贵重的题词却不幸被盗,转而现身乐山市图书馆;乐山市图书馆则称是花重金买来,也将其视为珍宝,不愿归还。 

    已故蓝老的亲属状告乐山市图书馆要求退还其私人信札。围绕郭老真迹的来龙去脉及归属问题,双方将展开激辩。 

    郭老题词 肯定弟子作品

    蓝菊荪老人生前住在成都市武侯区,是中国当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四川文史研究馆馆员,曾师从郭沫若。 

    “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特别崇拜郭老,并追随他多年。”蓝菊荪的亲属说,蓝菊荪在重庆见习时,正式拜郭老为师。1957年,蓝菊荪花费5年,终于完成《诗经国风研究》手稿,他立即写信将这一喜讯告诉老师郭沫若,并请郭老题词。 

    当年2月,郭老对《诗经国风研究》校阅后,用近一米长的宣纸亲自为该书题词、署检,并回信给蓝菊荪。题词说:“菊荪同志:您的《诗经国风研究》,我已经拜读了。您做了很好的一项工作,我完全赞成出版。国风的翻译,我在前也存过这样的野心,并且也试译过几首,但终于没有完成。今天您完成了这项任务,我的肩头也好像卸下了一副重担……”这是郭老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肯定和鼓励,蓝菊荪看得比生命更重,一直把题词放在身边。 

    题词被盗 弟子心存愧疚

    1982年9月,蓝菊荪老人的《诗经国风研究》更名为《诗经国风今译》出版,共36.8万字。郭老的题词被刊印在该书的扉页。蓝菊荪在该书后记中写道:“我的译诗,我得承认是受了《屈原赋今译》(郭沫若著)的暗示……我最佩服郭老,敬盼前辈学者的严格批评和指示……”此后,蓝菊荪一直将郭老的题词及署检放在书房,藏在字帖里。 

    多年后的一天,蓝菊荪却无意中发现,题词被盗,署检不知何时也失踪了。“他难过极了。”蓝家人说,但蓝家人不敢声张,担心盗贼将题词毁掉。多年来,怀着题词被盗的遗憾和对郭老的愧疚,蓝菊荪在郁闷中度过。 

    多年后 题词现身图书馆

    2005年10月,一篇报道吸引了蓝菊荪的儿子:蓝先生被盗多年的题词被乐山图书馆收藏!该图书馆席馆长接受采访时说:“这是郭老的手迹……从学术、档案、收藏和书法等方面来讲,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 

    已80岁高龄的蓝老得知后,兴奋得一夜都没睡着。随后,蓝菊荪委托四川海德律师事务所律师邱文锋向乐山市图书馆发函,提出索回这份题词。 

    邱文锋律师随蓝菊荪的夫人一道前往乐山图书馆,递上律师函。邱文锋提出,题词上写得很清楚,该题词写给蓝菊荪,属蓝先生的私人物品。乐山市图书馆在收藏之前,应当同蓝先生联络,确认藏品有无合法的来源,并取得收藏的书面同意文件。否则,不能对抗蓝菊荪先生对专属珍贵手迹拥有的权利。律师函要求该馆无条件归还,并书面说明得到手迹的经过。 

    图书馆:题词已成国家资产

    乐山市图书馆席馆长看过律师函后说,这份题词是该馆在一次展销会上,花重金购回乐山的,当初购买时还不知是不是郭老手迹,后来,图书馆购回《诗经国风今译》一书,经过与书中所刊的郭老题词核对,最终确认是郭老真迹。席认为,乐山作为郭老家乡,该手迹对乐山意义非同一般。 

    之后,乐山市图书馆委托律师正式回函称,这份真迹属于该馆善意取得并收藏的,已登记成为国家资产,“成为几百万郭沫若家乡人民的共同财富。” 

    蓝菊荪和家人对乐山市图书馆的回复并不满意。去年,80多岁的蓝菊荪老人去世后,其家属再次追要这份真迹,仍未如愿。为此,蓝菊荪家人将乐山市图书馆推上被告席,要求退还郭老写给蓝菊荪的亲笔信札原件,并赔礼道歉、赔偿2万元精神损失费。 

    今日,此案将公开开庭审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