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出版工作会议昨天在上海图书馆召开。会议对今年出版工作作了部署,提出六个方面的任务:把好导向,多出精品,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着力打造一批体现主流价值观的精品力作;抓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建国六十周年重点图书出版工作;抓好“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出版工作;大力推动专业性、原创性、大众性出版,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出版项目和品牌出版物;以“迎世博”为契机,提升上海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上海出版工作取得的成绩,要求上海出版业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把握导向、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完善管理,推动上海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把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方针落实到上海出版业的各个环节,突出文化贡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优秀传统,鼓励文化原创,加快“走出去”步伐,服务人民大众。要大力推进上海出版业的专业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出版,加快组织创新、内容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创新,推进上海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更上一层楼。 会议还透露上海将在张江筹建具有三大功能性平台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 另外,一些大学出版社的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朱杰人在回顾发展改制时表示,改制是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2003年以来,出版社开始尝试产品的立体化“转型”,在确立以“大教育”为核心的出版宗旨前提下,在社科、少儿、泛文化等领域开始探索高端和原创的出版路子,使出版社出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朱杰人说,改制不是浪漫的梦想,而是需要长期准备,周密规划。 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提出了“功夫在诗外”的理念,出版社自身的理念及影响是版权交易的前提和基础。复旦大学出版社是一家以著名大学为依托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在原创性学术著作出版及版权贸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该社许多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学术著作,著名文史专家葛兆光教授的《中国思想史》、樊树志教授的《国史概要》、汪涌豪教授的《中国游侠史》等力作,都成功地输出到韩国、荷兰、日本等地。 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在会上指出,古籍出版绝非时人所说的“夕阳产业”。必须在坚持学术领先的优良传统的同时,打破封闭性的专业陈见,坚持以“文化意识”办出版产业,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契合为根本,通过表述形式的更新,将学术思想成果最大程度地社会化、公众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