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民营书业呈五大走向

    人才瓶颈是民营书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发展型人才。记者采访了几家规模较大的民营公司,他们都在为吸引、留住人才绞尽脑汁。海澜天韵大胆起用高学历科研型人才,不仅仅局限于教龄,而是实行专项科研负责制,走基础教学与高端科研相结合的研发道路。世纪金榜开始打造股份制公司,工作一定年限的员工可以持有公司股份,激励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曲一线今年建立了薪酬结构体系,提出月、季度、年终、特殊分红方式等,结合长中短期工作时间,实行绩效奖励,还制订了“培养接班人计划”,用制度保证人才发展。

    产品:整体萎缩

    纸价上涨、现款购纸、奥运将不可避免对阅读有所分流,被普遍认为是2008年图书市场低迷,不得不进行内部整合和调整的两大重要因素。2008年民营图书市场整体可能会有所萎缩,新书品种将减少20%—30%,发行册数将减少10%以上,策划产品出版码洋将减少5%-10%。由于成本加大,对于今年的图书选题,策划上出版商多是采取“保一批、缓一批、停一批”的政策。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强势民营策划商利用资本优势,重新分割市场将是今年图书市场一个不可避免的大动向。对于民营图书市场而言,目前已经到了优者胜劣者汰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整合自己的资源,提高产品的整体素质,加大力度塑造品牌,以特色精品和规模效益冲击市场。事实上,近一两年来,一些较为强势策划商在内容生产上普遍较为重视专业分工和完善产品线建设,这从各策划商的图书选题当中已有明显体现。目前,系列化、规模化图书建造品牌的方式渐趋流行。2008年,一些较有特色的策划商都在通过对其以往图书板块的梳理,在了解市场需求基础上,对有一定市场影响的板块进行挖掘、延伸。

    零售:生死有劫

    前不久,香港青文书店老板罗志华葬身于书海,曾引起人们对民营书店经营前景的思考。近日,乌鲁木齐市开在街道上、地下通道内以及学校附近的不少书店也静静地消失了。在杭州,江郎书店、三联书店等曾经风靡一时的民营书店不堪重负纷纷倒闭。3月底,贵州西西弗书店在重庆开出了其第一家外省连锁店。尽管西西弗向外走出了一步,可是它走得是那么谦虚谨慎和小心翼翼,同样深刻地反映出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生存,民营书店取得的每一小步进展都是那样艰辛和来之不易。

    上世纪80年代,网络尚未普及,图书品种较少,人们对读书的渴望强烈,是民营书店发展的最好时期;到了90年代,民营书店繁花似锦,以灵活的经营方式和贴近读者的服务一度使新华书店的地位受到动摇;进入21世纪,新华书店在机制、经营理念上推陈出新,实力飞速增强,加之网络媒体迅速崛起,民营书店外部竞争加剧、内部管理理念落后、经营模式陈旧、地价持续上涨,民营书店的生存岌岌可危。民营书店只有寻找到并坚持走一条适合书店发展的具有书店自身特色的专业化道路,才有希望在书业市场上立足。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