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钱文忠感叹:如此“普及读物”在今天,恐怕连历史系的研究生都没看过
在近日由世纪出版集团召开的“黎东方讲史”系列研讨会上,央视“百家讲坛”名嘴、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就与会者频频拿易中天和百家讲坛说事,忍不住站出来抢话筒——“大家别老挂念着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之所以如此轰动,不是讲述者的功劳,而在接受者。接受者才是市场的群体。我们的接受者是看漫画长大的人。易中天的‘三国热’是因为一大批他的读者都是从小打三国游戏的新新人类……”
在读史类图书的出版大潮中,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黎东方讲史系列”即是其中特别的一种。——特别在这个黎东方,早在60多年前,就以“品三国”出名,他被称为“中国卖票讲史第一人”。1944年,黎东方在重庆以每张门票法币四十元(当时美金一元的官价,是法币二十元)的价格开讲“三国”,连讲10天场场爆满,之后黎东方以这样一种“细说”的叙事方式,创作了五部讲史著作。这五本“细说”上世纪60年代在台湾出版,读者踊跃。上海人民出版社日前将黎东方生前来不及创作的所缺朝代全部补齐,以“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形式出版。先后仙逝的三位学界长者邓广铭、顾毓琇和唐振常为丛书作序。
因黎东方是以“品三国”出名,与会专家学者难免拿易中天来和他比较,认为易中天的“品三国”在史实、人物关系、官制、地理沿革等方面有不少疏失。前辈专家们的审慎和挑刺,令百家讲坛“坛主”之一的钱文忠感叹之余,建议出版社不要把“黎东方讲史”定位为“学术普及”——如此“普及读物”在今天,恐怕连历史系的研究生都没看过;也不必和易中天的“品三国”并论——易中天的“三国”是把每一个人物漫画化了,而黎东方的“细说”是另外的一种讲述方式。“细说是慢慢讲的意思,不温不火,不文不野,这类书当然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