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6月21日组织出版物质量管理机制建设研讨会,邀请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书局、化学工业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青年文摘杂志社6家出版单位的专家,畅谈出版物质量管理机制建设的经验。
中国版协主席于友先指出,确保出版物质量要有好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把编辑队伍培训好,不断提高全员素质。就目前而言,要解决几个关键的问题:处理好数字化网络时代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与传统质量保障体系管理办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认真研究、解决编辑含量的问题。
中华书局总编辑李岩认为,图书质量管理首先是观念问题,出版业要把出版物质量的保证作为维系出版物声誉的重要问题来考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何林夏表示,提高出版社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是建立出版物质量管理机制的核心,企业文化建设是协调管理与效能这对矛盾的重要途径。化工出版社总编辑潘正安也认为,队伍建设是出版质量管理的基本保障,化学工业社高度重视出版队伍建设,已经连续举办了八期新职工培训班,同时加大社外力量培训力度,对社外编辑、校对实施先培训后使用的原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做法也比较典型,据该社总编助理蔚运华介绍,该社专门成立了审读室,有6位具有副编审以上职称的审读人员,还聘请了一些社外专家,对一些重点和难度比较大的书进行质量方面的把关。人民出版社则做好应急准备工作,一旦有读者反映图书存在质量问题,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给予发现问题的读者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出版物全部召回。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副司长马国仓出席会议并强调,除了制度建设以外,还要有保障制度实施的一系列监督机制、落实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