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利在新股 “炒新第一人”传奇

  铑钿,本名田军校,陕西人,1993年入股市,曾获河北电视台首届电视炒股大赛冠军,以“西北狼”的绰号闻名业界。2002年,率领团队到上海发展。铑钿专注于炒新股,以旁人难以企及的高成功率在新股实战领域独领风骚,被誉为“炒新第一人”。 

  不安本分闯股海

  2002年5月18日,一架从石家庄驶往上海的飞机,在万里云海中飞翔。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望着窗外的蓝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就是在沪深股市中有名的“西北狼”铑钿。 

  这一天,铑钿做出了一生中最大的惊人赌注:破釜沉舟,全班人马迁往上海。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决定,遭到亲朋好友,甚至所有人的强烈反对。对有钱人来说,搬迁是件易事,可对铑钿来说,岂不是天方夜谭?然而,这匹“西北狼”,野性十足,敢想敢做,说走就走了。无奈,父母、弟弟等也在三个月后纷纷离开石家庄,来到了上海。 

  当时,唯独宝贝女儿站在他的一边。20岁的小田甜摸透了父亲的心思,那就是要想做中国的索罗斯,只有到上海这个大舞台上去开拓,才有可能美梦成真。 

  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市先后办起了证券交易所,股市开闸,一时间股票涨势如虹,炙手可热,“股票热”席卷燕赵大地。在石家庄市科技大厦门前,有一家证券类报刊的集中批发点,每逢周六、周日,这里都聚集着一群股民,其中有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虽收入不多,但他买报刊最多,也是最活跃的人。渐渐地,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姓田,是陕西人,他一出现,就有一帮人凑过来聆听他的“高见”,俨然成了户外股评家。然而,他却自嘲是“一匹来自西北的狼”。 

  铑钿是西安人,是黄土高坡上一个出了名的“野娃儿”,一天到晚,滚打摸爬。出门回家,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告状的同学差点把他家门槛都踏破了。 

  1972年,铑钿随父支援三线建设,由西安到甘肃省平凉地区一家兵工厂参加工作。1982年春节放假,铑钿在电大学会了修电器这一行。一位姓李的朋友约他到新疆修电器,说能赚大钱。铑钿说走就走,孩子还未满月,就带着弟弟和姓李的朋友上路了。他们三人跋山涉水,到达甘肃酒泉,徒步戈壁滩,足足走了40天,风餐露宿。难得修一台电视机,赚到50元,大家高兴得乐开了嘴。最严峻的时候,身上只剩10元钱,回不了老家,大伙急得团团转。铑钿出了个馊主意,到甘肃酒泉公安局去“求救”,这也许是“西北狼”意志磨炼的开端吧。 

  后来,铑钿到甘肃一家兵工厂当电气技术员,脱产就读电大,又在西安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进修。1990年铑钿随爱人调到河北石家庄,在市液化气公司技术科工作。他三天两头悄悄往证券公司营业部里溜,被工作单位勒令待岗三个月。他满不在乎,仍千方百计跑证券公司营业部,最终被“发配”到北戴河去搞液化气技术培训,一个月仅拿150元的最低生活费。北戴河当时没有证券公司营业部,他又偷跑出去,到几十公里之外的秦皇岛去看行情。因痴迷股市,毁了他“电子工程师”的美好前程,但却成就了他股海争雄的梦想。 

  活用兵法获硕果

  初涉股海,恰逢河北省首次发行华北制药和河北威远两只股票的认购证,勇于博弈的铑钿东拼西凑,倾其所有2万元,全线出击。没想到,过几天竟赚了8000元,他士气大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倾全力投入股市。铑钿既有过全仓东北电,日涨幅超过100%的纪录,也有转瞬间辛苦积累化为乌有的惨痛。1994年铑钿买的江苏悦达股票一路上扬,不到十个交易日从10元涨到了20元,获利一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铑钿不仅未出局,又东拼西凑10万元集合竞价买进“悦达权证”,结果开盘3分钟即暴跌30%。“当时我的腿都软了,仅仅三五分钟,3万元钱就付之东流。”所幸此时的铑钿已显现出日后的职业风范,立即咬牙止损出局,避免了更大的损失。铑钿坚定地说,每一次失败,意味着成功的开始。就这样,凭着他永不言败的倔强性格,艰苦磨砺,探索3518投机之道,一路拼杀成为股民公认的“炒新第一人”! 

  由于铑钿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不少人喜欢叫他“西北狼”。 

  2007年2月10日下午,已是春节前夕,上海天山电影院里,股民们鸦雀无声,聆听“炒新第一人”铑钿“炒新绝技培训”的演讲。他妙语连珠,一口气讲了四小时十分,尚意犹未尽。大伙对这位民间炒新高手印象很深,觉得他知识面广。铑钿道出两点体会:一是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句格言:学投资很简单,愿意读书就行;二是多看书,有助于股票投资。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