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都市人的坎坷轨迹

  叶辛的小说大多不能摆脱贵州乡下的情结,这一点在《上海日记》中有了更多的描叙。而且,正是日记体的小说,就有了更多的渲染和呼唤。在娓娓道来的心理独白中,一方面,因为主人公在缠溪土生土长,总有着当地人的习性和本质。全小良、苗杉、孙世杰以及他的父亲,都有着类似的单纯和耿直。但是,这也带来了困惑。那就是在一个大都市中,那种温馨、体贴、关怀和质朴,仿佛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这是一种悲哀。都市是文明的集中体现,都市也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当带有山间农民的善良和憨厚要在都市中谋生挣扎时,就显得那么脆弱和不幸。这正是小说所体现的一个深刻内涵。

    这是一个悖论。一个个离开了割舍不去的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都市。他们碰壁,他们煎熬,他们苦苦挣扎。但是,正如小说最后,全小良反而变得坚定起来:我赤条条的无牵无挂,但我的良知尚在,我的希冀还在,我还要挺起胸膛迎着人生的风浪往前走,去憧憬,去追求,毕竟我还年轻。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