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利斯(辛普森夫人)究竟是怎样一位女人?值得温莎公爵为他放弃英国王位?英国知名传记作家查尔斯·斯海厄姆撰写的《辛普森夫人传》详细记叙了她的成长、情感和人生历程,披露了辛普森夫人一生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值得一读。
是私生女,所以她从没受过洗礼
贝西·沃利斯·沃菲尔德是私生女,生于1895年6月19日。那时候美国正从一场灾难性的经济萧条中缓慢地恢复过来。然而,沃利斯一家所在的巴尔的摩那简陋、雅致、偏僻的区域看不到大萧条带来的明显影响。沃利斯的父亲蒂科尔是这个家族中比较另类的一员。他体格虚弱,18岁时得了肺结核。
那时候的结核病患者是禁止与女性同居的。可是在25岁时,蒂科尔堕入情网,他遇到了24岁的艾丽斯·蒙塔古。艾丽斯活泼可爱,一头金发,非常漂亮迷人。
在与结核病人接个吻都被认为是很危险的,甚至会丧命的年代,艾丽斯的确需要年轻人全部的勇气和胆识才能和爱人开始这段浪漫的私情。他们避开家人的监视,在便宜的小旅馆、公园等地共谱爱的夜曲。令人震惊的是,艾丽斯怀孕了。
对于美国新教圣公会教徒的家庭来说,让非婚生子女出生是个灾难。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家族将名誉扫地,甚至有可能被驱逐出新教。无论是沃菲尔德家还是蒙塔古家都不愿冒此风险,而身处这样的丑闻之中。他们不准孩子在巴尔的摩出生。
1895年年初,这对年轻恋人离开家乡去有名的度假胜地——位于宾夕法尼亚和马里兰州交界处高山之巅的蓝岭峰。
1895年6月19日,艾丽斯的孩子平安降生。这个名叫贝西·沃利斯·沃菲尔德的婴儿不仅是沃菲尔德和蒙塔古家族中唯一没有记录在册的后代,也是沃菲尔德家族中第一个不曾受过洗礼的孩子。家族中新教圣公会的长老们不同意举行洗礼。基于她是私生女这一无可辩驳的原因,巴尔的摩的教会组织也支持这个重大裁决。1910年4月17日,等到巴尔的摩的基督教堂开始接受沃利斯时,为了获得教会的承认,沃菲尔德家伪造了她的洗礼记录。而作为她没有受过洗礼这一事实的后果是:她三次婚姻中有两次按照教义是无效的,其中包括她1937年嫁给温沙公爵。在教会的人看来,沃利斯是个没有受过洗礼的人,终究将饱受永久的惩罚。
她小时侯就派头十足、自命不凡
沃利斯是个外向、调皮、活泼的小姑娘。艾丽斯爱她,并为她而骄傲。她每周都给沃利斯拍照以记录她的成长。到1900年时,祖母的房间里挂满了300多张沃利斯的照片。艾丽斯参照伦敦艺术画廊的做法,给这些照片取名为“沃利斯童年照”。沃利斯天生是沃菲尔德家的人:派头十足、自命不凡。据克利夫兰·艾默里说,她把她的第一批洋娃娃称呼为阿斯特太太和范德比尔特太太,她俩是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皇后”。她最早接触到的读物就是有关时尚、歌剧、流行时装,以及有关英国国王和王后的故事。她从小就像王室成员那样举止高贵优雅,她从不叫艾丽斯“妈妈”,而是叫她“妈咪”。
1902年,沃利斯进入艾略特大街2812号,成了艾达·奥唐奈小姐幼儿园里的一名学生。也就在那儿,沃利斯开始显露出她的个性:样样都争第一。七岁那年,有一天奥唐奈小姐问全班:“是谁图谋炸毁伦敦国会大厦的?”一个坐在沃利斯后面的小男孩抢先站起来大声答道:“盖伊·福克斯!”——正好这也是沃利斯想回答的正确答案。盛怒之下,只见她抓起木制的铅笔盒,狠狠地朝那男孩头上打去。
10岁时,沃利斯进入圣保罗街714号时髦的阿伦德尔女子学校,离她外祖父母家只相隔几座房子。每当有同学因为她母亲接收房客而嘲笑她时,她就用她厚实的鞋底打她们。
卡罗尔小姐是当时阿伦德尔学校的校长。沃利斯常常蔑视她的权威,从而被公认为既粗鲁又傲慢,她的粗话常使老师们目瞪口呆。尽管沃利斯在家里和在学校经常挨打,她还是那么自负、固执而又死不悔改。她发奋地学习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学打篮球、学做针线、学烹饪,学习历史。虽然她并不漂亮而且一旦受到冷落时,常戏剧般地头痛和晕倒,但她的热情、活力、魅力使她很有威望。据她的一个同学说,她骨感而又生机勃发的体形、阳刚气的双肩、“印第安人”似的头发、脸型及外突的下巴,使她在同龄的女孩中与众不同,可以说“很出众”。她总是穿戴干净、整洁,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因为她知道任何仪表上的邋遢都会招来木梳子的鞭打或罚洗冷水澡。她的铅笔总是削得尖尖的,衣服和裙子熨烫得笔挺。从未有人看见她嚼口香糖或啃吃剩的半个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