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您成语的真相

  N种认识
    市面上有那么多的成语词典,可能您家里也有那么几本,您从小到大,或许N次查阅过成语词典,但是您清楚真正的成语是怎么样的吗?

    对成语持广义理解的学者认为,凡是“社会上流行的语句”都是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这样的定义显然无法将成语与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分开,无法体现学科意义上的分类,使人们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对成语持狭义理解的学者认为,“成语就是人民口里多少年来习用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一般都是四个字”,“成语是人们习用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的定型词组;汉语成语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基本形式为四音节”,“汉语成语绝大多数为四字格”……这些见解较之广义理解明显具有科学性,有助于加深对成语性质的认识。但“基本形式为四音节”、“绝大多数为四字格”的说法都意味着成语还可以是非四字格的。这种模糊性直接体现在以往成语词典的收条中,一些谚语、惯用语乃至歇后语往往得以与成语混杂在一起。有的作者吃不准,在成语词典的凡例中说明收条除成语外,还包含少量熟语,把难题留给了没有分辨能力的读者。

    现在有的学者讲求成语规范,将成语与一般固定词组及惯用语作比较,将它们区分开来,颇有见地。但他们仍没有将成语置于整个语汇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所以对成语的看法仍然不全面,有失偏颇,编出的成语规范性词典像以往所有成语词典一样,仍然包括了不少非四字格的谚语。他们仍然未能向读者呈现成语的真相。

认知真相
    在这里,我要向您郑重介绍温端政先生。他原先从事方言研究,成就卓著。经过最近二十几年的努力,他又创立了汉语语汇学,而且在相应研究的基础上主编了许多俗语词典。其专著《汉语语汇学》及大学教材《汉语语汇学教程》已经出版。他倡导语词分立,认为实词词义的基本特征是概念性,语义的特征是叙述性;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语是语言里大于词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应该把“语”从“词汇”里分立出来,将“词”从“语汇”里分立出来,让词典集中收词,全力做好词的释义工作,使词典真正成为词汇研究的成果,让语典集中收语,成为语汇研究的成果。他倡导语汇内部的科学分类,在研究整个语汇系统的同时,对惯用语、谚语、成语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比较研究。他认为判定成语的标准既基于形式,又基于实质,而且要符合整个语汇系统的科学性分类要求。成语为两字一个节拍“二二相承”的四字格表述语(表述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描述语(描述人或事物的形象和状态以及行为动作的性状),歇后语为引述语(由引子和注释性叙述两个部分组成),谚语为“非‘二二相承’的表述语”,惯用语为“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

呈现真相
    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出版《十用成语词典》并即将推出《中国成语大辞典》(修订本),两书质量上乘,切合实用,皆在各种大型书籍库及语料库等新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制作,自然在多功能演绎、义项分立与解释、书证的选择与源流展示等诸多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需要重点说明的是,这两本成语词典的语目就是基于上述温先生的先进理论加以努力选择或增删的。一反以往成语词典的编法,只收真正的成语,不收四字格更不收非四字格的词组、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名句。在注重语言规范的同时,强调学科规范。可以使读者在取得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理性认识,逐渐澄清对成语的认识,了解到成语真相的全貌,最终避免在交谈或发表言论时将词组、谚语、惯用语等称作成语,与时俱进。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