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透析西方美术的案头卷

    早在1935年,蔡元培在回答《大众画报》“假如我的年纪回到二十岁”专栏记者的提问时说,“若能回到二十岁,我一定要多学几种外语……专治我所心爱的美学及世界美术史。”为什么他特别青睐美学和美术史呢?因为,在德国留学和考察教育时,他发现,美学和美术已渗透到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考古学、人类学等众多学科之中,而且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学习美学和美术不仅属个人修养和关涉国民素质的问题,而且对人文学科甚至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破亦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蔡元培的教育战略中,美学和美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人们已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美术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

    为此,特向读者推荐一部作为了解西方美术案头便览的辞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4月版的中译本《西方艺术大师百科》(Encyclopedia of Artists)。此书原版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的版本,领衔顾问是德高望重的威廉·沃恩(William Vaughan),他是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佩夫斯纳艺术史名誉教授,这个位置是以英国设计史学科创始人,伯克贝克学院首位艺术史教授尼古劳斯·佩夫斯纳(Nikolaus Pevsner,1902——1983)名字命名的。原版撰稿人是克里斯托弗·阿克罗伊德(Christopher Ackroyd)和迈克尔·伯德(Michael Bird)。主要撰稿人阿克罗伊德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和设计史讲师,这是一位有经验的学者,研究领域甚宽,包括古典和文艺复兴文化对艺术的影响,19世纪美术、建筑和设计,19世纪欧洲文化,19世纪英法绘画,尤其关注英国对法国艺术发展的批评态度,并参与建设有关曼彻斯特地区艺术赞助的数据库。

    根据内容,本辞书的条目可分为两大块:艺术家和风格流派。全书覆盖范围大约从11世纪到20世纪,近一千年,全方位介绍了222位西方杰出的画家、雕塑家、版画家,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最重要的风格流派,配有400余幅彩图和说明图表。关于艺术家的条目,每条占两页,题头寥寥数语,是对艺术家最精简的介绍和评价。版面安排分三部分:档案部分概括地列出艺术家的生平大事和作品、其他一些可与其相提并论的艺术家的名单,以及一些相关的术语,以利于纵横比较,深化读者的理解;正文部分详细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特写部分描述艺术家的风格,针对若干要点,做出简短评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带有导读性质,并附有一两幅作品的清晰插图及其基本数据,必要时还用图表说明艺术创作过程,或展示艺术家是如何达到特定艺术效果的。关于风格流派的条目,介绍过去一千年的主要风格流派及其发展轨迹,文字在千字以内,包含相关作品的图片及其数据,并附有代表艺术家的姓名。书末艺术家名字译名索引部分,按照英文字母排序,十分方便查索。撰稿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复杂的美术现象和问题,着实费了一番苦心。编译者严国珍等在翻译上也用心良苦,译文浅显易懂,以简明的语言传达原文精神。没有深奥的理论阐述,复杂难懂的概念,读者完全可以轻轻松松的读完,图文并赏。

    还有,威廉·沃恩的序言也相当精彩,保持着本书言简意赅的特色。用了6千余言概括了整个西方美术史,牢牢把握住几个要点,虽着墨不多,却在西方视觉文化历史地图上列出了最重要的坐标。我们可以看到:阿尔塔米拉岩窟壁画,数千年基本不变的埃及艺术,作为西方古典源头的古希腊艺术及其继承者罗马艺术,作为整个现代西方艺术史发展基础的哥特式时期,16世纪南方和北方的文艺复兴,美术史的奠基人瓦萨里,新教和商业主义下的荷兰艺术,18世纪法国的主导地位,19世纪艺术商人挑战沙龙权威与印象派崛起,艺术评论家和艺术商人的体系,突破传统观念的先锋派,抽象艺术的诞生,二战后美国纽约的主导地位与抽象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的潜流,波普艺术的挑战,后现代与全球化诸问题等。作者对这些要点的简明评述给出了西方美术发展历史的清晰脉络。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