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文坛闹得沸沸扬扬的“韩白之争”的当事人之一——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在今天公布的由其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5~2006)》中,对他曾经否定过的“80后”作家群重新做了评价。
今年年初,白烨和韩寒均以新浪博客为平台,相互论战“80后”作家群现象。白烨认为“80后”只是“票友”写作;韩寒则毫不客气回击“文坛是个屁”。一时间网络上风起云涌,硝烟弥漫。虽然这场被文坛称之为“韩白之争”的网络口水战以白烨关闭新浪博客为结尾,但很难说谁是胜利者。
“80后”有天赋和才气 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今天公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05~2006)多次提到:“80后”作家群和网络作家有天赋与才气,并对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率意的表达方式予以肯定,甚至采纳了他们自成一“坛”的观点。而在对传统“主流文坛”的大事进行梳理时,“文情报告”则多次提到互联网对传统文学创作和书刊出版的影响,单辟章节叙述网络以及博客的作用。
另一“文坛”逐渐形成 “文情报告”还指出:目前,民间作家和网络作家大量涌现、网络创作数量急剧上升。可以说,传统文学领域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这种结构性变化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传统写作和网络写作、传统作家和 “80后”作家、网络作家的分离。一方面,各级作家协会和有分量的出版社及其主办的文学期刊仍牢牢联系着一大批造诣高、影响大的专业作家,集聚着最为重要的创作力量。同时,由于作协和大出版社办刊出书专业化强,运作程序相对完善,使其在书刊的出版环节亦有一定优势。另一方面,主要依靠商业化运作迅速走红的“80后”作家群和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作者影响着广大文学青年和学生读者,在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渐形成虽然游离于“主流文坛”却也自成一格且拥护者众多的另一“文坛”。
传统新锐交锋难免 “文情报告”认为,写作分离只是表面现象,其分离的背后必定有一定的观念在起作用。该报告分析道:“80后”作家群对于文学的理解,包括对于生活的理解,都在带有一定青春锐意的同时,也带有受到市场经济和流行文化深重影响的偏颇与谬误。而网络写作则在博客兴盛起来之后,其有影响的作者和有影响的作品距离文学越来越远,或者成为偶像明星和他们的“粉丝”互动的私家后台,或者成为奇文与猎奇相互寻索的信息渠道。这些观念与作法显然与传统作家的观念和社会主流思想格格不入。但是,“文情报告”同时也提到,虽然“80后”作家群和网络写手的观念可能与传统观念不符,但“主流文坛”亦没有起到应有作用。面对“80后”作家群和网络写手日益兴旺的局面,掌握话语权的“主流文坛”对新的写作群体相当不甚了了,既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也没有形成必要的对话,更谈不上理解和相互影响。因此,传统与新锐的交锋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