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三届“文化讲坛”请来了“福娃”设计者韩美林、作家海岩和相声演员姜昆,共话“传统文化的现代活法”。尽管来自不同的领域,但谈到传统文化,三人还是都各自展开了独具魅力的思考。
韩美林:谁说福娃不时尚 作为国内知名的艺术大师和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韩美林在谈到传统文化的时候,认为社会经济上去了,文化也应该上去的,作为中国人,尤其应该珍视自己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仅有实力,更重要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在他看来,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是第一位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学习查字典,可我们的字典给孩子是什么样的教育?比如‘老虎’的解释是‘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你看一下就让孩子和动物对立起来了,后面的解释更离谱‘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衣垫,肉可以吃,骨、血都可以入药’,我查了一下很多动物的词条里都有‘能吃’这一项,就知道吃。我看了心里很不好受,我们在培养下一代什么样的心态,你说讲文化是不是很重要?”
除了教育之外,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很多人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不日本的动漫,不美国的动漫,因为现在中国人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和动漫一样,你看我们的玩具也是舶来味重得很。我们中国的玩具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动画片在哪里?我们中国的大片在哪里?我们的文化已经被人家的软势力影响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
“不管是音乐还是电影,我们要有铮铮铁骨,要做一个中华民族的好汉,别老是把我们落后的、卑躬屈膝的东西拍出来。我希望作为一个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然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而这种责任当中,没有文化是不行的。”最后,他这样为自己总结陈词。
海岩:现在的文化落后于商业 作为小说家和商人,海岩的演讲从“文化商业化”谈起。在他看来,目前中国文化在商业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过激和无序的状态,比如电视台用收视率给电视剧定生死,电影根据票房定生死:“我们说小说,现在最好卖的小说不是海岩的小说,最好卖的小说是80后作家,甚至是90后作家的小说,因为中学生、青少年是特殊的主要购买者,现在文化本身的内容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形式和噱头,质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推广的平台和营销的手段,我们看近几年文化的潮头人物,我说的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潮头人物和轰动的产品都不是文化含量很高的,都是因为它的宣传、炒作推广的平台的强大,可以说化平庸为神奇,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它对文化长远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长远的发展没有太多的好处。”
作为“两栖人”,从他的视角看,有一点是非常值得担忧的:“现在的文化产品只要卖出去,无论善恶美丑,过去别人说好就成功了,喝倒彩就失败了,现在喝彩成功,喝倒彩也成功,无人理睬就失败了。只要卖出去被关注就是被消费了,至于消费的结果,艺术品被接受的结果怎么样不管。连当代的商业社会都不用这样的规则,都得把对利润的追求改成对顾客的追求,为顾客负责可以牺牲掉一点利润,而我们的文化市场远远没有到这样的阶段。”
姜昆:相声要活,先弄懂PK 中国相声的现状堪忧,身为当事人,姜昆有这样的看法:“前不久搞了所谓的相声MBA班,我跟学生说:我现在最佩服你们的是能说不逗人笑的相声,而且可以一说说半天。为什么,第一不知道学什么,第二不知道取舍。所以,我们在新的时机要重新寻找中国相声的定位。一方面外来的东西一定要区分,另一方面我们自己民族所热爱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的。我们在做中国曲艺优秀人才的培养工程,就是首先从最基本的入手,我先请了几个老师给这些年轻人讲英语,他们得学,比如PK什么意思?别人不明白你就知道,玉米、凉粉都是谁?这种文化不断冲进来的时候要学习,虽然是属于另一种文化的范围了,但是作为我们相声演员来讲是必须掌握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雅俗共赏。
正是这个原因,今年他准备带着一群年轻人一起上春晚:“今年我还是继续帮着他们弄一个群口相声,虽然不精采,但尚且过得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春节晚会也是作为春节民俗传统的符号,已经被固定下来了,如果大家都说春节晚会人人骂,干脆去掉,我告诉你去掉了更找骂。当然了,春节晚会能不能搞得更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这不是不可以的。但是里面的情况也非常复杂,里面有整个制度,有导演的水平,有全国创作的集中展现,我个人感觉到现在就是因为老百姓需要这样的节目,才必须有这样的节目,这台节目只能说是尽量搞好,谁也不敢说我一定把它搞好,因为有很多因素是导演本身控制不了的,演员自己本身也控制不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