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众多美色女艺人向着歌坛死胡同前仆后继继往开来的时候,“连锁反应”倒像是对“歌来伸手曲来张口”的某种反讽。在女艺人们忙活完了处女唱片之后,瞿颖刚好最后一个登场。
如果还有印象,或许你还记得很久以前一盒《别冲动》的磁带上瞿颖那迷乱冷艳的短发形象。早在90年代多栖风潮尚未爆发的时,出身名模的她就在BMG发表过三张唱片了,其中的《孔雀》至今还时不时的被人所提起。尽管当时与胡兵对唱的《不只是朋友》如今听来已是业余小调,但殊不知先知先觉的瞿颖已先人一步了。因为,卡拉OK的时光早已痛快的挥霍完了,接下来就该享受“独乐不如众乐乐”的滋润过程了。
扔掉那些无脑的流行歌曲套路吧!潇洒的吉他流行与闲适的沙发电音已经为瞿颖伫立了一道隔离包房音乐的最佳分水岭。如果说对内地旧时口水歌的摒弃和对国际时髦音乐的追求成就了上张听觉和口碑都不错的《加速度》,那么这张新唱片就显得更上一层楼。
唱片前两首歌曲是渐入佳境的预热准备,有着漂亮旋律的标准开场舞曲《连锁反应》也许让你觉得还有些规整,那瞿颖于沙哑中性感的全新声线还是给人不经意的惊艳。可称为《加速度》姐妹篇的《未知数》依然是爽朗好听的吉他流行曲,而异常“艾薇儿”的《凭什么》则成为了主打歌的最好升级曲。
比起这些为排行榜量身定作的歌曲,新专辑最精彩的部分无疑是非主打环节。听众的口味如果难于琢磨就索性我乐我唱,不用理会音乐上的界限,将流行、嘻哈、摇滚、电子、爵士等所有的元素用最舒服的方式融在一起,才是最惬意的Chill-Out。只有肆无忌惮的玩“乐”,才能将麦当娜、克雷格?大卫结合成出《鱼》的流行智慧,而懒洋洋的《黄昏》也同样是把Lounge的韵味捣鼓进了钢琴弹过的电子节拍里,那也绝不是流水线歌手所能体会到的“驰放”……
如果这些还不够,就让瞿颖如丝般质感的声线悄悄的贴上你的耳朵吧。唱功未必要“赛王菲”,但借助情绪将声音的魅力升华出味道才是歌唱的真正境界。《时光倒流二十年》的换气、吸气,尽管慢板R&B更需要唱功底蕴的支持,但瞿颖叙事式的演唱方式依然能化被动为主动。而爵士曲风的《我的歌》原本就是歌手功力的“必杀技”,但歌曲的某个段落直叫人想起了黄绮珊,沙哑在此刻反而在越酿越醇,成就了唱片的好结局。
借助张亚东、胡海泉、钟兴民甚至是陈珊妮的帮助,瞿颖通过两张唱片完成了音乐风格上的成型。如果用一个坐标标注现在的瞿颖,那无论从声音还是音乐本身来说,陈琳的时尚风格应该是目前瞿颖最好的注脚。
据说,瞿颖为了这张唱片牺牲了拍戏的半年光景,事无巨细挑歌选歌甚至写歌制作。联想起今年一连串“动嘴”艺人,也让人不得不感叹,音乐的天赋有时并非天赐,但唯有用心才能体会到从“歌”到“乐”的真正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