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章 “五经取士”与“四书文取士”引言第一节唐宋以来经义科的演变一、唐代以来的分场分科试士二、王安石的废明经诸科与元明清三代的“有科无目”三、经学的理学化与四书文第二节 “五经取士”与“五经文取士”一、五经取士与五经配额二、“以某经中式”与科举身份标识三、五经魁、中式举人排名与三场综合考量四、首艺、首场与五经取士第三节 关于“四书文取士”一、因四书文优秀而中式二、从制义选本和制义理论专书看“四书文取士”三、“书主理”与“四书文取士”
绪论第一章 “五经取士”与“四书文取士”引言第一节唐宋以来经义科的演变一、唐代以来的分场分科试士二、王安石的废明经诸科与元明清三代的“有科无目”三、经学的理学化与四书文第二节 “五经取士”与“五经文取士”一、五经取士与五经配额二、“以某经中式”与科举身份标识三、五经魁、中式举人排名与三场综合考量四、首艺、首场与五经取士第三节 关于“四书文取士”一、因四书文优秀而中式二、从制义选本和制义理论专书看“四书文取士”三、“书主理”与“四书文取士”第二章 明代乡、会试帘内考官与明代官制结构第一节 帘内考官的选聘第二节 考试官的职责一、自主权二、命题、阅卷、取舍、填榜三、编纂考试录第三节 考官来源与科举的政治权力一、考官来源与权力制衡二、官方意识形态与考官命题第三章 四书文命题与明代政治文化生态第一节 科场与官场第二节 命题与公共空间第三节 四书文命题的政治隐喻性第四节 命题与政治禁忌第五节 命题与党争一、构陷与献谄二、谲谏与弹劾第四章 明代历科乡、会试四书文命题的数据分析第一节 明代乡、会试四书题目存佚情况一、现有文献二、明代历科乡会试四书题的数量三、现存明代乡、会试四书题的基本数据第二节 历科命题在四书中的分布一、历科四书题在四书中的分布二、相同的命题三、四书中未被命题部分与《孟子节文》第三节 明代乡、会试历科四书文题型分析一、明代制义题型理论的发展二、明代乡、会试四书文题型述要第五章 讲章与制义写作第一节 经义之试与政事之儒一、讲章盛行与经籍存废二、儒之三途与经义之试三、先书后经与四书讲章的盛行四、四书讲章与政事之儒第二节 讲章的三种类型与经义的认题解题一、经筵讲章二、《大全》《蒙引》《存疑》与《四书讲录》《四书删正》三、“决科”讲章第六章 四书文命题与制义修辞引言第一节 冠冕正大与顺题挨讲一、何谓命题冠冕正大二、顺题挨讲与作文害理第二节 截题、串题与截做、滚做第三节 单句题的一滚做与挑剔法第四节 奇扇题与奇股文一、“八股文”“制义”与“板六股”二、如何理解“体用排偶”三、奇扇题与奇股文第五节 截搭题与钓渡挽一、什么是截搭题二、对待截搭题的两种立场三、截搭题与制义文风第七章 命题意向的延伸与变异第一节 如何观察明代制义流变一、如何观察明代制义流变二、道学——古文立场三、以历科程墨为观察点第二节 导致命题边界延伸与变异的诸因素一、考官理学观念、阅卷的制度环境与四书题目的修辞策略二、文稿刊刻、文人结社与四书题目的修辞革命第三节 命题的现实意向与制义大结一、宋元经义文的结语二、明代制义的入口气与大结三、明代制义大结的政治文化指向第四节 题目的凌驾与异端的解构一、语意浑然与变序凌驾二、认题差异与驭题凌驾三、老释、心学思潮与义理凌驾结语附录 明代乡试、会试四书题总汇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