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博客(Blog)的蓬勃发展

10月6日,时代华纳(Time Warner Inc.)旗下的美国在线(AOL)同意以2500万美元收购互联网公司Weblogs Inc.,虽然此次并购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它又一次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了博客这一日行千里的互联网业务上。实际上,博客网站被收购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早在2003年2月,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就并购了当时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服务网站Blogger.com的母公司Pyra实验室,开创了收购博客网站的先河,同时也在提醒人们要关注博客的商业价值。

    那么,博客究竟为何物呢?博客(Blog)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即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博客是继Email、BBS(电子公告板)、IM(即时通讯)之后,出现的第4种网络交流方式,是web2.0的重要应用之一。Blog最早产生于1998年的美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博客作为媒体的性质报道了包括911、伊拉克战争等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事件,从而其自身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按照内容来看,博客可分为:以个人或组织内部的交流为主的博客、以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博客和以新闻时事性内容为主的博客。按照存在方式,其又可分为:托管博客、用户自建博客和附属博客(附属于综合类网站)。

    总的来说,博客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出现,可以使作者很方便地发布信息;二是以链接为基本手段,真正发挥了web技术的优点;三是实现了促进了个人思想的传播和社会沟通。以往的网络沟通工具更多地是把网络仅仅作为工具来看待,而blog能够充分展示出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思想的社会性交流和沟通。

    博客从2001年以来始终保持着100%以上的年增长率,全球博客规模由2001年的96万个增长到2004 年的1030 万个。据艾瑞市场咨询预测,2005 年全球博客规模将达2355 万个,2006 年和2007年将分别达到5225 万个和11589 万个。而2004 年中国的博客规模为150万个,比上一年增长了400%。据艾瑞市场咨询预测,预测未来三年内将分别达到900 万个、2280 万个和4290 万个。另外,从博客用户的角度来看,据comScore Networks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美国有30%的互联网用户同时也是博客用户,相比之下,中国平均100个网民里面有1个博客用户,但据估计到2007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4%。

    除了以上广泛的受众基础之外,博客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博客的网络效应非常明显。由于博客更加注重社会个体的需求,往往能吸引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群,相关信息在这些人群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通过发挥这种网络效应,博客用户群得以快速扩张,且这种扩张的成本非常低廉。其次,博客的内容主要由博客用户提供,信息来源非常多,而且降低了网站运营商获取内容的成本。再次,由于博客社区具有极高的互动性,读者的参与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对博客社区的忠诚度。最后,因为博客网站能够很好地区分用户群,这就为电子商务、在线广告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分众客户基础。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博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高速发展,国外博客网站中排在前几位的blogspot.com、livejournal.com、typepad.com等,其流量甚至接近于NYTimes.com等主流媒体的网站。而中国的一些博客网站也开始受到风险投资的青睐,博客中国、中国博客、BlogBus和博客网等纷纷获得风险投资,甚至传闻博客中国两年之后将赴纳斯达克上市。 

    正当博客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还有一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目前,博客网站的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服务费两个方面,还有一些博客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这种盈利模式尚未成熟,仍处在探索过程中。一项业务即使拥有巨大的用户基础,但如果找不到适当的盈利模式,也难以长久发展下去。当年blog软件的创始公司Pyra实验室就是如此,尽管其网站Blogger.com成立仅3年半就拥有注册博客用户数百万,但由于缺乏收入来源,三个创始人中的两个被迫离开公司,后又被Google收购。因此,博客要想成为一种真正的商业模式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就必须尽快探索出一种成熟的盈利模式。

    此外,对于中国的博客而言,还面临着一项风险,那就是政策风险。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博客运营商属于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上网用户(博客用户)应对所发布的信息负责,博客运营商在发现不法信息后负即时删除义务。但是,由于博客的内容是由博客使用者提供的,纯属个人观点,各种信息都有可能出现,一旦博客托管网站没有及时发现从而未担负起过滤信息的责任,则有可能受到政府的查处。

    综上所述,博客自从产生以来发展速度之快、普及范围之广都令人惊叹,应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博客今后会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