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百余年国内无人问津,一边是“一窝蜂”反复重译再版。专家认为,经典译介不应“厚此薄彼”。
近日,重庆出版社首次推出了奥地利作家萨克·莫索克的经典之作《穿裘皮大衣的维纳斯》的中文译本,这距离该书首次出版已有135年。这部小说曾被翻译成24种文字、再版数十次,它的思想被称为“莫索克主义”,并受到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高度评价,曾影响一代代西方读者,而中国读者却一直无缘见其庐山真面目。
与这本书同时被推出的还有20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三书:《美丽新世界》、《1984》和《我们》;发行量多达500万册的《华氏451》;被称为“19世纪最令人发指的艺术作品”的《秘密花园》等十余种。这套“重现经典”书系,旨在“重新挖掘那些被中国忽略而在西方公认为经典的作品”,其中大多为中国读者从未见过或极少见到的“新面孔”,受到学者、读者的称赞和喜爱。
与这些“百年一现”、备受冷落的经典形成对比的,是出版社对于一些常销书和畅销书的盲目偏爱。近年来,安徒生童话、《小王子》、《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基督山伯爵》等常销书重译再版次数居高不下,版本之多令人眼花缭乱。据不完全统计,从1995年11月到2004年10月,仅专业少儿社出版的有关安徒生图书就有159种版本。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至少有十几家出版社同时推出安徒生童话新版本。记者在上海书城发现,有关安徒生的图书多达360余种。一些图书虽然在装帧、插图、排版上有较大差别,但行文却非常相似,有的甚至就是互相抄袭剽窃。其中不少质量拙劣的,读者并不买账,成为滞销书。
此外,新出现的文学翻译图书,则以日韩等一些畅销书为主,如渡边淳一、村上春树的作品以及韩国的一些通俗小说,其中不乏内容浅薄之作,难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尤其是高层次读者——的阅读要求。
一样经典,两种待遇,为什么“厚此薄彼”,造成翻译图书格局如此不平衡?专家指出,这除与眼界、水平以及一些客观原因有关外,主要在于出版社及译者的急功近利。《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说,出版社应加强统筹规划,有效利用有限翻译资源,打造自己的翻译品牌,而不能仅顾眼前小利,跟风出版。我们的读者不能只有一些“老面孔”,需要更多的“新面孔”;100个读者不能都读安徒生等几部经典,100个读者应该有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经典读物可以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