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一本题为《电车男》的小说单行本,面世仅三天就增印四次,订货量高达十二万五千册,连美联社也发文,报道了该书热卖的盛况。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该书内容竟然完全拷贝自网站BBS留言板,甚至连格式都是如出一辙。这一文学表现形式已经引起中外出版界关注——《电车男》大热,是否意味着人们阅读方式的又一次改变?
看书就像看实况转播 近日,《电车男》已由学林出版社引进,翻阅其中文版,从头至尾就是由一条又一条BBS留言组成的。其中,灰色底纹留言是主人公中野独人(“电车男”化名)的自述,其他则是互不相识的网友留言。
《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它不是一部脱胎于网络文学的畅销书小说,而是同一个论坛中众多发帖者共同完成的作品。除主人公外,那些出谋划策的热心网友也都是它的作者,是他们共同推动着故事的起承转合。
此外,在多达三百六十四页的书中,罗列了各式各样的网上流行语以及风趣幽默的“面部表情文字”,其中尤以ASCⅡ拼图最为抓人眼球,由不同符号组成的有趣图形,烘托出BBS上轻松开放的氛围。
《电》经日本新潮社推向市场后,迅速成为日本年轻人的热门话题,在其国内出版界也引起不少争论,众人感慨:书居然能被“写”成这样。
“日本新潮社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想他们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也不会预料到它会这么畅销。出现这样的结果,说明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是被大众所接受的。现在越来越多人依赖于网络,网络成为他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些人可能一天八小时都在面对网络。”该书的中文版编辑李晓梅说,“我觉得,即使现在没有这种文学样式出现,将来也一定会有。”
《电》大热后,日本出版界立即推出了相同类型的《今夜妻子红杏出墙》:一个男人某日发觉妻子有了外遇,他感到很苦闷,于是上网诉说,网上许多人为他出谋划策,两个星期以后,他居然成功地把妻子拉回自己身边。
和经典文学相比,无论是《电》还是《今》,其故事发展都算是波澜不惊,时间跨度长不过两个月,如《电》;短不过两个星期而已,如《今》。“但它们真正的魅力就在于纪实和贴近生活,看这书就像看实况转播。”一位日本读者如是评价。
绝谈不上主流文学 诸如《电》这类BBS文学形式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的阅读方式又将面临再一次的变革?学林出版社总编辑王界云的态度是:不必把问题想得那么复杂。
“目前,《电》绝对谈不上主流文学。就拿出版方日本新潮社来说,作为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以纯文学读物取胜的出版机构,它素来是和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等文学大腕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它关注到了BBS这种文学新样式,但绝不会因为《电车男》,彻底颠覆它长久以来建立的品牌形象。”
《电》不大可能上升为主流,或者说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但,这仅仅是目前的情况,并不能对它板上钉钉、盖棺论定。毕竟这十年来,很多先前被人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已经变为现实。
比如说1995、1996年的出文集热。当时在人们理解中,只有已故作家才能出“文集”,但事实证明,活着的作家出文集同样能为出版社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之后,业内又刮起一股名人出书热,当时最为出彩的是杨澜的《凭海临风》——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本文学读物在装祯上,如此之多的采用留白手法。人们感到新奇,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现在,很多畅销书作家的小说都采取了同一类手法,读者也就习以为常了。
还有就是所谓的读图时代的到来。这最早是由1997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系列引发的。当年,该系列创下每辑销售卅万册的纪录,名列十大畅销书行列,其影响至今不衰;1999年底,《老照片》的出版还被专家和媒体评为中国出版业五十年间五十件大事之一。
由这些实例出发,说不定在未来的某天,出版界又将迎来无网不成书的新浪潮。
折射女强男弱的社会现实 《电》能在日本取得轰动效应,靠的不单是新颖的文学样式,而是它说出了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境遇。
日本新潮社出版部部长佐藤诚一郎告诉记者:“在日本,可以让人们展开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就是男女间的爱情能否长久?我觉得这本小说最不可思议的地方,是一个很普通的男孩子也可以赢得女孩子的爱情,所以也有读者说,他们的故事就像是一个童话。”
“电车男”和日本很多同龄男生一样,刚刚参加工作,患有浅度“社交障碍症”,平时就喜欢玩玩游戏、看看动漫,整天猫在网上;他们打扮邋里邋遢,是年纪不大、胆子不大、性格不开朗、见识不广、薪水也不足以自立的小男人。让他们心仪的女孩,年纪要比他大,家里住的是独门独幢的房子,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家喝的是法国红茶,送礼选的是爱玛仕的套杯,休闲时喜欢逛时尚小店,休假的时候喜欢去国外旅行,万事讲求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