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动漫产业化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蓝猫”这一动漫形象,它几乎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模板,《蓝猫淘气3000问》至今已完成5个系列1700多集,目前在700余家电视台播出。其产业链已经延伸至图书、音像、文具、玩具等十几个行业的6600多种产品。
但是随着产品热销与知名度的提高,“蓝猫”已经被盗版者盯住。据三辰集团统计,盗版商所攫取的利润约为正版经营的9倍。“蓝猫”品牌涉及的巨大市场也被侵权者蚕食,服装、书包、文具、童鞋等市场上都发现了假冒“蓝猫”的产品。
“盗版厂商甚至比正版厂商更为懂得利用这些动漫形象的价值”,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在此次国际动漫节上说,盗版商的眼光已经突破动漫本身,扩大到其衍生产品上。美影厂的动漫作品《我为歌狂》至今只开发了音像、图书产品,但是在全国的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却早已充斥着印有《我为歌狂》中人物形象的各种商品,如钥匙扣,笔袋,笔记本等。
日本动漫界元老,创作了“皮卡丘”“名侦探柯南”“机器猫”等动漫形象的日本小学馆执行董事久保雅一先生直言不讳道:“虽然现在中国对动漫花了很大力气,但是从商业上衡量,没有成功的产业化例子。”
动漫市场一般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动画片的播出市场;第二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是卡通形象的衍生产品市场,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我们平常比较注意的是第一、第二环节的盗版现象,而对动漫产业来说第三个环节由于收益高,生命周期长,已经成为产业投资回报的主要来源。盗版厂商对产业链衍生环节的侵入,让动漫厂商的利益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无疑是让中国举步维艰的动漫产业雪上加霜。“动漫是一条河,人文和技术就是两条辅堤”,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一说起“动漫”,就非常动情:“要在技术的发展中思考人文关怀,在人文内涵中体现技术的力量。作为正在起步的新兴产业,中国动漫最缺的是人才。”许江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第一批动漫专业的本科生还没有毕业。长期以来只有高职或专科毕业生。但是真正在业内从事的还大都是外行业转过来的。这样的人才队伍,不可能创造中国动画的辉煌,喧闹一时,却很难持久。
许江说,中国动漫急需打造真正的产业循环。尽管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极富中国传统特征的动画,比如《大闹天宫》以及一些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还有当年颇火爆的木偶剧《小叮当》等。但是很多片子只是“艺术片”,没有进入商业运作的轨道,没有产生巨额的利润,同样没能进入孩子的生命记忆,事实上,很少有孩子睡觉时会抱着孙悟空玩具。而迪斯尼在这方面就很成功,打造了一个“王国”,还将这种“王国”输入到世界各国。我们中国动漫的目标,应该要做出类似美国的《狮子王》、日本的宫崎峻作品这样的大片,登堂入室,在电影院放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