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大师卜伽丘

现在不管是雅士的饭局,还是俗汉的酒席,大家饭未必吃,酒未必喝,独有一样却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荤素搭配的段子,无段不成席。铁嘴铜牙,常常自鸣得意,却不知还有写段子的世界大师、评段子的世界大师、拍段子的世界大师。

    从佛罗伦萨驱车行A1高速公路,西南方向有一座中世纪风情的小镇:塞尔塔多,《十日谈》的作者卜伽丘晚年退隐此地,1375年在这儿病逝,现在这儿是世界卜伽丘研究中心。

    卜伽丘出生商业世家,基础启蒙教育结束后,在父亲的银行办事处做学徒,接触了来往的社会各阶层客商。出师后,父亲按他的意愿,送他去那不勒斯大学,投入新起的古典文艺的研究和推广中,之后卜伽丘担任佛罗伦萨的行会和政府的文职。1348年欧洲蔓延黑死病,佛罗伦萨死掉一半人,包括卜伽丘的父母、叔叔,卜伽丘在刺激之下,写出了尖刻恶毒、寻欢作乐、纵欲放荡的市民段子集,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大概有点像“9·11”之后,通用“让美国动起来(Keep America Rolling)”的零利润计划给沮丧的美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但是《十日谈》很快被教会指责为“淫秽之书”,卜伽丘被“有识之士”围攻,不得已写了改悔的新作,晚年专注于学术研究。他死后,在塞尔塔多的坟墓仍被掘毁,浪子诗人拜伦来祭扫,写诗替他泄愤:“甚至他的坟墓也横遭挖掘,听凭疯狗般的狂人的凌辱。”

    俄罗斯的巴赫金被称为“20世纪的思想家”,其两大理论之一的“狂欢说”就是对法国段子大师拉伯雷的研究所得,他把插科打诨、俯就、亲昵、露骨下作的、夸奖责骂的狂放不羁的民间语言上升到社会生活、文化、意识形态、人的解放、生命本质。巴赫金说,狂欢节的节庆生活“应该从人类生存的最高目的,即从理想方面获得认可。”

    卜伽丘的意大利同乡帕索里尼也是一位离经叛道的作家、导演,1970年到1974年他拍了《生命三部曲》把三部段子名著《十日谈》、《一千零一夜》、《坎特伯雷故事集》搬上银幕,要展示自由的性爱观念,用粗鄙和放荡向虚伪的中产阶级价值观挑战,但是这些“伤风败俗”的电影却受到大众的热烈吹捧,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毕竟从文艺复兴到当代,弹指一挥间,已是700多年的悠悠岁月。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