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度最大音乐官司唱片公司状告上万家卡拉OK厅 事件回放:从今年3月开始,北京、上海、成都等地1万多家卡拉OK厅陆续收到国际唱片业协会委托北京两家事务所发送的律师函。函中要求卡拉OK经营者停止擅自使用环球、华纳等国内外近50家大型唱片公司的音乐电视(MTV)、音乐录影(MV)、卡拉OK作品的侵权行为,并支付赔偿金。自华纳告倒北京唐人街娱乐城以来,本月中旬,北京某娱乐有限公司再被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告上法庭,3首MTV判赔1.6万元。
点评:此次MTV维权风暴的导火索在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的空白和模糊,以致在法律界人士内部也掀起激烈的辩论,但法律界公认的一点是,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高低首先是要适应国情。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国家尚无将卡拉OK给予电影作品水平的保护先例。中国在自身音像产业薄弱、境外唱片商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如何在不违背国际公约的前提下尽量保护本国产业和国民利益,这是立法者不可回避的。
二.广州最昂贵演出“月光女神”演唱会门票拍出6600元 事件回放:“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今年5月、6月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行巡回演唱会,演唱会的票价成为焦点:京沪两地最高票价突破2500元,最低也要380元,在较为冷清的广州市场也开出了2000元的最高价码。而且主办方还别出心裁地通过拍卖决定10张“钻石”门票价格,最贵的一张拍出了广州今年演出最高价6600元。
点评:高不可攀的成本加上天河体育馆因舞台布置牺牲至少1/3席位,直到今日,广州业内仍有人坚信这笔生意亏得一塌糊涂。按主办方的说法,要卖出九成门票才能够持平成本。照此推断,当晚出现的罕见爆棚情形,只是一场无利可图的扰攘春梦。另一方面,2000元最高票价的一抢而空和6600元天价的横空出世,又让人隐约看到“一米阳光”。如何在商家利益和市场需要之间谋求平衡点?广州市民的承受力和欣赏口味究竟如何?这些问题让2005年广州演出市场呈现云谲波诡的态势。
三.最具星相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异国受捧同胞指责 事件回放:成立于2001年的女子十二乐坊终于在3年之后实现了满世界“全面开花”的梦想。今年3月其专辑《辉煌》在日本上市第一周销量第一,在日荣获杰出艺人奖和年度唱片销量奖;8月第一张面向美洲发行的专辑《东方动力》连续5周获得美国唱片工业协会国际类销售排行榜冠军,创造了亚洲民族音乐唱片有史以来在美销售的最好成绩。11月,十二乐坊获得第47届格莱美综合类最佳新人奖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奖两项提名候选。
但就在她们如日中天之时,国内针对这支乐队的批评和质疑声不绝于耳。中央音乐学院一位教授怒斥她们在演奏会上公然作假,严重损害了中国音乐艺术的纯洁性。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也多次狠批十二乐坊:“艺术不是靠露肚脐眼的美女上阵蹦蹦跳跳包装出来的。”但骂归骂,“芳华十八”等后继者依旧顶着克隆的嫌疑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
点评:即使十二乐坊将传统民乐变形包装的方式难获“名门正派”的认同,即使她们的作品真的不能流芳百世,但有目共睹的是,她们的出现唤起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乐的兴趣,为民乐走出低迷赢得了商业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虽然冲击格莱美提名失败,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二乐坊让格莱美中出现的中国人的名字与中国民族器乐而不是西洋器乐联系起来,这个贡献同样不可小视。
四.中国最高音乐大奖金钟奖在广州有成功有不足 事件回放:今年第四届金钟奖于11月19日至28日在广州“重装上阵”。42名钢琴选手、65名声乐选手、36名琵琶选手“花城论剑”,广东选手发挥出色,总共获得1金3铜的好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本届金钟奖共吸引了15万人参与了比赛和系列活动,每场观摩比赛的上座率都达到了80%以上。
点评:金钟奖的稚嫩和不足也是明显的:观摩专业性很强的赛事令不少观众昏昏欲睡,而“节日花市”式的广场演出又很难满足高端人士对阳春白雪的渴望。在长达10天的比赛周期内,高规格演出的缺席也催人反思。作为国家文化部旗下“金”字打头的大奖之一,金钟奖比起兄弟姐妹来仍旧显得太“朴素”、太“低调”了一点。有消息称,金钟奖要办成广州的金钟音乐节,向北京和上海的国际音乐节看齐。而且明年可能会引入一批高档次的音乐剧、歌舞类节目为金钟奖助威。果然如此,“金钟”将会更加响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