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者要有实际行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否则只是靠发点消息就真的能救市吗?股民不是傻子,迟早都会明白过来。一直靠这种手段最终会一日都游不起来。
谁还记得曾经有部根据王朔小说改变的电影《好梦一日游》?说出它另一个被大家广泛熟悉的名字相信您一定知道——《甲方乙方》。
今天(2004年9月27日)我就想起了这部电影,因为看到今天的股市,又看到一位股民网友在某BBS上的留言,赫然发觉股民们真是在“好梦一日游”。
就在一天前,我们还在为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叫好。业内人士都评论说《若干规定》不仅是证监会对“国九条”的落实,更表明了证监会对来之不易的行情呵护的态度。因为它从五个方面对证券市场两个最重要的主体——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分别做出了规定,其核心思想就是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像分类表决、提高上市公司违规成本等方面的规定已经触及到了证券市场某些最根本的东西,必定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可是,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个“一日游”般的好梦,是豺狼终究要吃人,是大股东终究要圈钱。第二天我们就听到了一连串的消息:交通银行的“A+H”的IPO即将开始,华夏银行要增发8.4亿股,宝钢增发虽然遭到中小股东反对仍然获得通过……星期一,两市成交量一下子从上周五的470亿元萎缩了超过一半,仅有212亿元。调整的阴影似乎又开始笼罩市场。
关键在于大家还如何相信“国九条”会真的落实!华夏银行不久前才刚刚通过发行次级债募集到42.5亿元资金,又要增发不超过8.4亿股A股。大股东对圈钱的渴望无以复加,管理层对圈钱的态度是无能为力,股民们相信也都已经无法忍受了!
一股独大的上市公司,什么都是大股东说了算,流通股股东只有掏钱的义务,没有说话的权利,由此导致的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失望、不信任情绪充斥着整个市场。《若干规定》的看点之一是上市公司增发、发行可转债、配股、重大资产重组、以股抵债、境外分拆上市等重大事项等都要经过参加股东大会的流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但我总觉得,在没有实际处罚细则并且仍然有法规漏洞的情况下,该圈钱的公司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得到圈钱的机会。长此以往,只会加剧投资者对管理层的不信任感。
今天我在一家著名的财经网站上看到一位股民的留言,在此摘录一小段:“每次大盘下跌总有人拿股权分置说事,无论股市出了什么问题都是股权分置的罪过,真是这样吗?我看不对。股权分置是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我们的监管者出发点错了,违背了资本市场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违背了资本市场要让投资者获取利益的根本规律。监管者站在上市公司的一边,‘挥霍’投资者资金才是问题的实质。ST纵横增发后就变脸巨亏,清华同方、东软股份、青岛海尔等公司增发后业绩下滑,还有一批上市后就亏损的退市公司,不惩处他们,如何保护投资这些企业的投资者的利益?现在宝钢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要增发,其实增发不是问题,增发后业绩如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如果增发价格高,企业增发后业绩下滑如何处理?如果增发后企业业绩达不到企业盈利预测如何处理?这些才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实质。对这些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能叫投资者放心?在这样的情况下,股票全流通了,大股东还是要侵占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会更严重,我们全流通的三无概念的股票还不是一样都叫大股东掏空了吗?兴业房产不是也变成ST了吗?其他几只三无概念股票业绩不是也很差吗?哪里有什么成长?哪里有什么优势?”
我以为,这些看起来满腹牢骚的话却非常引人深思。监管者要有实际行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否则只是靠发点消息就真的能救市吗?股民不是傻子,迟早都会明白过来,以前写个评论员文章就能造就牛市,现在利好连发也不过是好梦几日游,一直靠这种手段迟早会一日都游不起来。在广大股民眼中,一个“三公”的中国特色的股市,也许要到“2046”年才会出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