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原自动化部主任、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高级专员朱岩排除了技术上存在障碍的说法。他介绍说,目前的开发技术比较成熟,可满足不同类型工具书的需要。比如汉字数量20902字的平台,可以较好满足一般工具书用字;27484字的平台,可以良好满足一般工具书用字需要,而7000多字的平台,完全可以满足大型辞书用字需要。而且,可以多文种、多种符号并存,制作全球版也已成为可能。“技术拿来就可以用,需要是眼光!”他说。
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下属公司,以《汉语大词典》(网络版)等产品知名。据了解,该公司拥有世纪集团下属13家出版社出版物的网络版权。该公司内容总监周澍民分析,国内出版者较少进入这一领域,可能是由于专注于纸版书出版,未注意到这一市场;而更大的原因恐怕是由于目前市场环境恶劣,担心推出电子版泄露内容,影响纸本工具书的销售。不夸张地说,对于一些出版者来说,出版网络工具书已经成为“养鸡取蛋”和“杀鸡取蛋”的问题。良性的市场环境下,是前者,而劣质的市场条件下,则是后者。这是让很多出版者不原意涉足的真正原因。因此一些大型工具书出版社虽然内部已经整理资源,但是“囤兵”不动有的则出版仅供海外市场的电子工具书。而国外很多产品进入大陆也做只能是做影响、做品牌。
周澍民同时提到,拥有版权的老牌工具书出版者不进入市场,也直接导致了电子工具书市场良莠不齐各侵权现象屡有发生,损害着电子工具书的市场形象。有些大学今天削减了用于电子资源的采购经费,原因之一是市场上好产品比较少。缺乏规范的市场环境也造成了产品生产环节低迷、市场底盘不稳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如果踏踏实实地做,电子工具书仍有经济效益。上海数字世纪网络公司前年开始做电子书,去年收入大约为18万多元,今年前三季度已超过20多万,发展势头良好。该公司已经揣摩了后续产品计划比如《中央日报》(1948-1948)、《点石斋画报》等将陆续推出。“如果以后稍微有点良性循环,我们将会马上推出大量产品,”周澍民说。
高速增长期何日到来?
虽然目前的收益有限,出版者仍然对今后的市场发展预期良好。周澍民认为,今后几年的市场,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大幅度上升”的阶段。原因主要基于,网络更加普及,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开设,青年学生和中年学者都逐渐养成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习惯。为此类人群准备的网络工具书也必然会有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盗版的问题依然存在。而近期出现的网络版似乎成为出版者的一张护身符。网络版工具书采用超文本形式,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数据库的权限,应用程序与数据隔离,数据相对独立、完整,用户不能有光盘数据,因此降低了出版者的风险。但网络版对读者网络要求高,对用户来说,安全性比较差,费用也高于光盘版。
此外,随着网络版的应用,电子工具书的出版模式也会趋于完善。与会人士也对此提出了很多建议如细分产品、开拓商业模式、增加培训等服务项目等。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东发建议出版社考虑按照分众将产品细化,制作多种版本。他说,“现在工具书发展两极分化,一种是大型严肃的工具书,另一种是趣味化图象化的工具书,如美味百科、生活百科等。出版者可以更多了解读者需求,出版更多产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田建设建议出版者从读者需求入手,加强对终端用户的宣传与培训,田野则提出,出版者还可以开拓思路,尝试新商业模式,比如与网络公司全作,收取注册用户年费; 成为手机短信内容提供商等。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电子工具书不仅是国内出版者之间的竞争,而是与国外出版者的竞争。新技术出现,会导致重新划分市场工具书,尤其是大型工具书将受到网络的强烈冲击。《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前每年销售10万套,但是现在只有2万套,而其在线服务、电子光盘的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但可心肯定的是,只有市场环境健康才能让国内出版者放手尝试。出版者仍然把最终解决市场环境的希望寄予法律和政策。否则“由于市场环境不同,某些好的先进经验对我们来说也许是灾难。”某工具书出版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