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穷妈妈”的财富悲喜录

“是生活得比较低调吧?”记者笑着问。

    “不,我配不上'低调'这个词的,低调是人过得好但不宣扬,我只能称得上是穷困潦倒。这时候,我现在的夫君姚先生真正地走入了我的生活,他跟我一起吃了很多的苦,当时真是有一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感觉。”孙兆妹说到这里,表情愈发复杂起来。

    “龙门照跳,狗洞照钻”,是孙兆妹对自己的评价。由于摆小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同时周边的同业竞争者越来越多,也影响了收入。第二年,她便把自己的私房出租了,每月可以获得300元的资金,又在弄堂里每月花450元租了一个既能做生意又能住人的房子,重操旧业开始卖起小菜。

    “卖菜能够吃得很好,保证了孩子的营养,而且一天可以赚80元钱,一般的生活开销也够了。虽然赚不了大钱,但生活总不会太艰苦。就算再苦,也总不会饿肚子的。”孙兆妹爽朗地笑了起来。

    1999年正是儿子上初三,需要花钱的时候,但孙兆妹在儿子的教育投资上从不吝啬,每个月家教费、昂立多邦、学校里的杂费加起来总共要800多元,再加上另外150元的房租差价,孩子的车费等,压力还是不小的。

    而此时卖菜又开始遭到竞争者的干扰,孙兆妹也感觉到夫妻两人一同卖菜太浪费劳动力,于是她开始帮“新亚大包”包粽子。包一个粽子4分钱,一天可包600多个,赚上20多元,一个月可以有六七百元,这样一家人便可以稍微有一些积蓄。也正是包粽子的经历,让孙兆妹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规划以后的人生。

    记者点评:  “穷妈妈”会在朋友圈中突然蒸发,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人,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也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这虽然是一个无奈之举,但好处是让她能够有时间自我反省,同时也减少了她不必要的交际开支。

    这是“穷妈妈”人生的转折点,她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意识到“钱”的重要性。她脑子活络,能够紧跟形势及时变换经营品种,这是她一个很大的进步。 同时,她把自己的住宅出租,以便折钱来租一个简易的商铺; 她还知道要开始积蓄一些钱,以备未来的不时之需。这些都体现了她理财意识的提升。

    富爸爸说: “只有那些财务上适应能力强、聪明而有所准备的人才能够生存下来,就像诺亚建造方舟是为将来做好准备一样,每个人都应该打造适应自己的财务方舟。”

    “穷妈妈”从这时开始,为以后重整旗鼓作准备,开始慢慢地走向健康的财务之路。

从骑车卖香皂到开设“理财工作室”    “天无绝人之路,1999年底,我先生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一家家电公司做售后服务,一个月可以有1000元的工资。而这年的11月,朋友开了一家香皂厂,让我帮他跑销售。我考虑了一下,不久也就答应了他,因为我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我骑着自行车,从卖1块香皂开始,跑起了销售。”

    2000年,孙兆妹的月薪是600多元,2001年为800多元。而她必须为了这几百元,每天骑车上门推销香皂,最远甚至从杨树浦路骑到浦东的川北公路,将两条腿的内侧磨得全是血泡。肉体上的痛苦她还并不在乎,最让她难受的还是在推销产品时所受的白眼。这时,她深刻体会到了赚钱的不易,但她同时也下定决心,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那时,儿子快上大学了,钱对她来说相当宝贵,她必须为了5元钱而精打细算。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她赖以生存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却被一连偷掉3部。那时,她的心里前所未有地涌上了对偷窃者的憎恨。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