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消息,7月17日,作家梁晓声携新作《人性似水》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签售。7月18日,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在此举行《庞中华中小学必备古诗词硬笔字帖》新书推介并现场讲座。据悉,西单图书大厦近年来每周末都举办两场以上各种形式的图书签售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1月至5月,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已举办了50多场签售活动。同时,王府井新华书店、风入松书店、万圣书园、三联韬奋购书中心、海淀图书城均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图书签售及新书推介活动。
记者多方了解到,虽然众多出版社已把图书签售作为跻身市场的重要策略,但更多时候,图书签售现场的火爆和图书销售并不成正比。
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一个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签售作家和名不见经传的作者遭遇到的情形,只能用一个“冷”字来形容。著名作家梁晓声几个月前来大厦签售的时候,场面就显得有几分冷清。网络作家张弛先后两次签售,作者站着、出版社陪着、书店的人看着,读者却反应冷淡。5月末,漓江出版社推出的大学生纪实小说《分数满天飞的日子》举办签售,一个小时只签出了三四十本书,出版社抱怨,原因是因“地点太偏”。
长江文艺出版社特聘编辑金丽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图书签售,实际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图书市场推销方式,出版社想要促销,就会考虑用签售形式。但具有多年图书营销经验的金丽红认为,图书签售在我国还没有真正被出版社策划到位,同时也不一定能对销售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她说,比如有一些明星的书签售效果很好,但书在市场上销售时就不一定好卖,因为读者虽然对明星有好奇,但对他们的写作期待并不高。
金丽红说,成熟的出版社在考虑为作者举办签售的时候应该冷静。最理想的签售者是有一定知名度,作品拥有宽泛的读者群———人们对作者不仅是偶像式的崇拜,同时对其文字要有很高的期待。如,当年华艺出版社为崔永元等举办签售之时,签售前后,书均被读者看好。“签售,为整个图书销售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北京图书传播研究所所长路野用“签售经济”概念对理想的签售进行诠释。他说,去年9月,《哈利.波特》上市。当天在全国新华书店同时推出新书。虽然J.K罗琳女士没有来,但却形成火爆局面,短期内销售100多万套。我把它命名为“不签名的签售”。
“签售经济”中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是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6月起为自传《亲历历史》举办签售。她先后17次出现在美国不同的售书现场,还多次现身伦敦、巴黎、柏林和阿姆斯特丹为新书销售助阵,在超过两万本新书上亲笔签下大名,直签到手指僵硬得拿不动笔。希拉里不得不采取冰镇或者戴护腕的方法“疗伤”。
路野认为,如果没有任何前期市场调研、配套信息发布、媒体预热等配套销售环节,实际上,目前90%的签售都是无效的。因此,我国的“签售经济”还没有真正形成。而签售现场频频冷场,也可看作是出版商营销策划“黔驴技穷”的表现。因为一个签售环节可以看出整个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和经受市场检验的承受力。
|